发布时间:2023-01-30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1月30日,癸卯大年初九。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大家已经开始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而且,从正月初二下午,天气开始变冷,但是,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还是有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当然,我们是看不到什么“神”的,但是,一提到“神”,在人们的脑海里总会出现美仑美奂的仙境,其中自然不乏亭台楼阁,水榭廊桥。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自然不可能有如仙境般的场景,但是,在博物馆却也能欣赏到近于“神迹”场景的珍贵物品。
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九原文脉”和“秀容弦歌”展厅分别陈设着两件珍贵的展品。“九原文脉”以高科技手段精选再现了2013年在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出土的“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的狩猎图、贸易图和门楼图局部内容,其中的“门楼图”是在同期墓葬壁画中首次发现。
“秀容弦歌”展厅的《文昌祠并学堂全图》可以说是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由晚清时期忻州文化奇人邢尔昌所绘,所绘内容呈现的是当时秀容文昌祠及秀容书院建筑群盛貌,让人们能够形象、具体地了解历史中的秀容书院真实场景。
秀容书院创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时任忻州知州的江西人鲁潢募集社会资金在原来儒学旧址所建。秀容书院的创建对于忻州的文化与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的“门楼图”和邢尔昌的《文昌祠并学堂全图》采用的表现手法都是中国传统国画绘画技法中的一种,叫“界画”。“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的“门楼图”可以说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古代“界画”作品。而《文昌祠并学堂全图》是关于秀容书院的唯一的一幅“界画”。
许多人都喜欢宋徽宗赵佶所绘的《瑞鹤图》,画中表现的是京城汴梁的朗朗青天下,彩云缭绕的宣德门上方翱翔着20只姿态各异的白鹤。宋徽宗采用工笔画将白鹤画得栩栩如生,又运用界画技巧将庄严巍峨的宣德门描绘得细致入微,几乎可以使人看清殿脊上整齐排列的块块灰瓦、飞檐上只只瑞兽的造型和檐下木质斗拱的紧凑结构。
“界画”起源很早,晋代时已出现,绘画内容多选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为核心,画的时候采用界尺或者类似工具,将画中建筑物的每一处线条都画得非常工细而精确。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画家都有“界画”作品,比如展子虔、董伯仁、李思训、李昭道、尹继昭、卫贤、赵德义、赵忠义、马远、李嵩、李成、李唐、郭忠恕、王振鹏、夏永、唐棣、李容槿、仇英、蓝瑛、袁江、袁耀等。现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就是一幅大型界画,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就是被世人最为熟知的“界画”加人物作品。
杰出的“界画”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以毫计寸”,也就是说,画中的建筑物比例精确,工匠可以据此进行尺寸换算施工;其二是“折算无亏”,画中建筑物长宽随透视深度而折减,画面有极强的立体感,可以据此相像出建设的实体。
“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的“门楼图”不仅门楼形象准确,而且因为其屋顶形式为传统建设中的“庑殿”形制,充分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因为这种形制的建筑是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只能用于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其他官府及庶民是不许采用的。所以,尽管下社村发掘的九原冈北朝晚期墓因为被多次盗窃,其中已经没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件,但是凭此“门楼图”却可以证明其身份非同一般。
可以说,一幅“界画”向我们默默地述说着过往历史的辉煌。
忻州古城“活化”时,秀容书院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了新的修建。但是,一幅《文昌祠并学堂全图》却可以让人们直观地看到最早的秀容书院的实际状况,从中体会到一息文脉所播散的文化、学术之光。
走进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放慢脚步,其中的任何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梁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