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长城论坛成功举办 “山西长城人”17篇论文获奖

发布时间:2022-04-13   |  来源:山西晚报


疫情挡不住各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4月8日上午,中国长城学会主办、燕山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长城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设中国长城学会(北京)主会场、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会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会场,以“线下+线上”方式进行。

论坛上,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安升传达了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长城学会许嘉璐会长的指示并致辞。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代表该校致辞。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王志国、董耀会、吴国强分别主持了研讨交流,王一莉副会长宣读获奖论文通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政协党组书记云淮、主席白颢出席会议。来自中国长城学会分支机构、沿线长城学会代表、论文获奖作者和燕山大学的长城研究学者等国内40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以“长城文化与新时代精神”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关于长城文化价值发掘、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深入探讨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精神构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长城爱好者的论文90余篇,获奖论文56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17篇,优秀奖26篇,展示了长城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山西省的获奖作品一等奖有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9篇,获奖比例在全国来说是最多的。忻州市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峻峰的论文《蹚新路辟新天的伟大实践——长城文化“走西口”的历史内涵及现实意义》荣获一等奖;忻州市长城学会副会长、宁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栓斌的论文《边塞佛教文化:开在长城上的金莲花》、大同市左云县长城学会刘志尧会长的《论长城的多元现象》荣获二等奖;大同市图书馆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主任陈建文的《长城、长城文化与长城文献之研究》,忻州市长城学会名誉会长、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源的论文《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忻州市长城学会会员、忻州第六中学副校长尹捷的论文《东魏肆州长城的东起点——土橙》,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王霞、李生明的论文《多民族交流融合是长城精神的重要内涵特质》,李生明的论文《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长城精神》荣获三等奖。

论坛上,来自河北地质大学、天津大学、忻州市长城学会、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部分获奖者作学术发言,就长城文化与新时代精神,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见解。山西杨峻峰、苏拴斌、刘志尧、陈建文在论坛上作了发言,得到主持人的高度评价,同时得到网络听众的高度评价。


杨峻峰的发言稿是《蹚新路辟新天的伟大实践——长城文化“走西口”的历史内涵及现实意义》,他的观点是:“走西口”是典型的长城文化,是近代中国与闯关东、下南洋齐名的三大移民运动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初期到新中国建立长达580多年历史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翻过长城,背井离乡,通过移民和半移民的方式,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逃离穷困北上草原部落求生存创新业的移民生产过程,也是晋中晋北商人跳过长城到达草原部落开拓商业流通货物所进行的经济行为。“走西口”的伟大创举有:保证了华北西北穷困地区农民的正常生存繁衍;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沟通了长城内外的文化;开发了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带动了中国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走西口”的精神财富是:开放开拓、选择果决、艰苦创业、团结包容、以和为贵、诚实守信。同时,“走西口”迫使国家加强了对长城关口的建设,既是开放的口子,又是防御严密的口子。“走西口”的现实意义为:走与不走的辩证——首先营造像当年西口外一般适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走出去与走回来的辩证——从出外拓业到归乡创业。总之,万里长城不仅具备防御能力,还有维持生存秩序的通道功能。(记者任俊兵)


[编辑: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