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委书记朱晓东:主动融入太忻经济区 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1-26   |  来源:2022年第1期《前进》杂志


主动融入太忻经济区

  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

  □朱晓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重点建设太忻经济区,作为重大战略,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把建设太忻经济区作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重要一环,明确提出“忻州要同太原和雄安新区相向发展,加快南融东进,提升基础设施和产城融合水平,建设开放发展前沿城市。围绕雄忻高铁和108国道,合理规划太忻经济区范围,打造我省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重要走廊。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多元文化内涵,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突出要素保障,统筹配置水、土地等资源以及环保、能耗等指标,提高综合承载力”。建设太忻经济区是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忻州的充分肯定大力支持殷切期待,也是忻州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更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开放发展前沿城市,全面融入和服务太忻经济区建设。

一、打造全省重要战略发展板块,构建区域发展新优势

建设太忻经济区、打造太原忻州融合发展新格局是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进一步集成我省中部地区发展战略优势,形成全省重要的战略发展板块,更好抢抓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打造我省融入中部、挺进东部、全面开放发展的战略格局。

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太忻经济区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北翼,忻州是晋北锁钥,联结着晋中与晋北两大区域板块。建设太忻经济区是加快发展山西中部城市群必然要求和重要一环,通过进一步提高太原与忻州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北部增长极、北部发展引擎,重塑全省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有利于辐射并带动晋北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晋北区域城市发展规模、质量及综合承载能力。

打造我省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重要走廊。太忻经济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首都的“护城河”与“后花园”,随着域内几年高铁的开通和建设,太忻经济区将沿高铁向雄安拓展,拥抱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形成我省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的重要走廊,扩大我省与京津冀、雄安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产业承接步伐,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经济腾飞。

打造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太忻经济区资源富集,半导体材料 、碳基材料 、特种金属 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储能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能够形成区域性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加快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共同创建主体功能突出、产业优势互补、富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加速全省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2021 年12 月10 日太忻大道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冯晓磊摄

二、以开放促融合,大力实施“南融、东进、西引、北联”开放战略

太忻经济区是全省打造的重要区域战略板块,“开放”与“融通”是核心要求。忻州必须立足区位优势,以开放促融通,大力实施“南融、东进、西引、北联”开放战略,加强与全国及省内外重大战略经济板块的融通,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南融”:就是以太忻经济区建设为纲,充分发挥忻州面向太原都市区中部门户的作用,大力推进“忻定原”同城化,积极参与太原都市圈规划建设,主动对接太原都市区“四个高地”建设,与太原市一道,推动忻州与太原全方位互联互通,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

“东进”: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忻州面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区西部的门户作用,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把忻州的特色产品卖出去,把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引进来,加快打造融入京津冀的“桥头堡”和“后花园”。

“西引”:就是充分发挥面向陕西、内蒙西部的门户作用,向西主动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以晋陕蒙黄河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签署为契机,建设晋陕蒙(忻榆鄂)黄河金三角合作区,将我市建设成为山西面向西部的开放高地和人流、物流的重要节点。

“北联”:就是依托集大原高铁建设,与大同、朔州一道,实现与晋北城镇圈联动发展,积极融入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发展,建立以煤炭延伸开发、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多种形式互利共赢合作开发机制,加快建设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晋北综合能源基地。

山西禹王工业园区(侯睿摄)

三、建设开放发展前沿城市,率先走出融入和服务太忻经济区建设新路径

加快融入和服务太忻经济区建设,忻州必须紧紧围绕省委“建设开放发展前沿城市”的要求,协同推动区域内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内率先走出一条“产业为本、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互联互通”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要坚持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紧扣忻州特色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产业链、培育要素链、组织供应链、配备销售链、优化创新链、完善政策链、建设人才链,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在一产上,加快设施农业、绿色养殖业发展;在二产上,加快半导体材料、矿机制造、生物制药、特色铸造、可降解塑料研发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食品和乡土伴手礼品开发;在三产上,加快仓储物流基地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富有忻州特色、面向全省全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打造创新生态。要在全社会确立“开放、市场、竞争、法治、服务、诚信”理念,营造包容的浓厚氛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要树立“来了忻州就是忻州人、来过忻州就是忻州人、关心忻州就是忻州人”的观念,树牢“人人都是人才、人人可以成才、只要为忻州作出贡献的就是人才”的新型人才观。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强力推进市场主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领军型企业培育计划,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有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用好科研经费,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基层探索,尊重首创精神。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抢抓国家布局“两新一重”建设机遇,加快忻太、忻定、忻原城际快速通道及城区规划道路建设,推进集大原、雄忻高铁开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与太原协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加快忻太大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推动生态环境共治联保。加快补齐水、电、气、热、网等配套设施短板,加强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优化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完善地下管廊管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省委“三无”“三可”总要求,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法治成为最耀眼的招牌;改善公共服务,搞好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保障;优化要素保障,及时有效提供土地、能源、人力资源支持;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平等规范有序;优化政务服务,“区内事、区内办”,增强政务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作者:朱晓东,系忻州市委书记)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