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3 | 来源:忻州日报
去年以来,忻州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强化项目支撑,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步履坚定。始终把产业转型作为重中之重。截至2021年11月,固定资产投资、一产固投、产业投资占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综合绩效考核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完成率达到省定目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增幅连续9个月领跑全省;工业技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3.9%;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18.5亿元,同比增长9.1%;谋划开工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22个,完成投资22.18亿元;开通5G基站2777个,实现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和全市主要旅游景点核心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支撑。建立全市补考进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产业发展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和补考进位“五个清单”工作制度,持续组织开展重大产业项目观摩活动,“七个一批”加快推进,144项省市重点工程带动作用明显,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9个新兴产业增长点项目加快建设,集大原高铁项目全线开工,忻定大道通车,忻原大道完成投资8.4亿元,五台陆港项目加快建设。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2021年1-11月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2个,总投资1527.4亿元,签约任务完成率191.9%,排名全省第二。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县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提前完成,在全省三年行动评估中获A级评价,排名全省第一。8个省级开发区“二次改革”和7家产业园区“三制”改革全部完成,滚动开展4次“三个一批”活动,“签约一批”开工率居全省第一、“开工一批”投产率居全省第二、“投产一批”达效率居全省第四,转型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稳步推进,晋电入皖特高压通道项目前期加快,新能源装机882.14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成立八大项目中心,实施高效闭环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市加快建设,发布忻州市地方标准18项。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全面铺开,开发区新开工项目全部实行承诺制。全市域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网办率提升至10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政务服务中心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入选全国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始终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基础工程。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山西智创城NO.9正式挂牌,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第二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管家营法兰锻造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1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我市实现“零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4家,105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8个高水平研发团队、82名高层次人才落户忻州经济开发区。深化政校企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产学研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2.16万户,同比增长15.34%。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稳粮保供,严守耕地红线,粮食种植面积超任务完成,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建设,繁峙县荣获“中国黍米之乡”。深入开展“美丽忻州·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的分类指导,设立完善“忻保障”“晋忻保”帮扶基金,持续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和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现场推进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我市召开。(记者张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