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3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 2月13日,甲辰正月初四。
与正月初一至初三不同,按传统习俗,拜神祭祖、亲朋团圆,走亲访友这几项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初四以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相对自由的外出走动。所以,前来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游览的游客明显比初三之前早了许多。
历史是过往,许多时候,“历史”会以一种隐秘的、深藏的形式存在于不为人知的地方,沉默着。但是,“历史”也会以各种形式突然显现,用积淀无数岁月的风采惊艳着世界,让人类从中去审视自身的足迹和来源。
在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九原文脉”展厅的“九原文脉”分布图前,有游客在观赏的时候在图上寻找“尹村遗址”在哪儿?为什么游客会特别寻找“尹村遗址”?因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山西忻州尹村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收获,引起了考古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2021年年底,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九原文脉”展厅特意布置了手绘的“九原文脉”分布图,上面正好标绘出了“尹村遗址”。只不过,那个时候,知道尹村遗址的人并不多。
实际上,尹村遗址是1982年文物普查时就发现的。1997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就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证实尹村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仰韶晚期、龙山晚期、夏时期及早商时期文化,其中夏商时期遗存是遗址主体。
“夏商时期遗存”,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考古概念,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极为重要。因为,长期以来,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中外历史界都存在着争论,原因就是虽然有相关的文献记载,更有许多相关传说,但一直没有发现可靠的文物来支撑。也因此,提到“夏朝”许多时候依然被冠以“相传”,认为,夏朝是相传中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相传,华夏民族的祖先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后由于合并融合,蛮、夷、戎、狄等民族相继融入华夏族,构成后来汉族的主体。古时,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则有盛大的意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夏朝时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夏文化”已具雏形。
据文献记载,夏人活动的大体范围在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而且都城曾多次迁徙,但始终围绕着以河南西北部和山西西南部这两个中心。魏晋时期的律学家杜预所注《左传·定公四年》中有言:“夏墟,大夏,今太原晋阳也。”
忻州处于山西的北中部地区,境内有黄河、汾河、滹沱河、云中河、牧马河等养育人类的众多河流,从已发现历史遗存证明,在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繁衍。1929年(民国十八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与法国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德日进赴忻州境内考察华北地质地貌,在河曲县的火山、巡镇一带地层意外发现三件人类打制的石器,掀开了山西旧石器考古的崭新一页。忻州境内不断发现的新旧石器遗址都在诉说着这块土地一直长盛不衰的历史和文化。
尹村遗址,位于忻州市忻府区旭来街街道尹村西北约50米的云中河北岸台地上,遗址南临云中河,北倚金银山。东南邻近尹村居民区,西北侧临近胡家垴流经岩口注入云中河的河岸。2021年,尹村遗址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忻府区文化旅游局再次进行共同发掘。2022年5月,共分为三个地点对尹村遗址进行再次勘探发掘,并与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院所对此遗址开展了环境考古、植物考古、碳十四测年等工作。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有三座“窑箅式升焰窑”样式的窑址、两座瓮棺葬及一座小型人骨坑。“窑箅式升焰窑”是些次发掘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有残存窑室、火膛残部,窑室偏大,可烧制体量较大陶器。遗迹和遗物时代集中在商代早期,包含二里岗文化上下层。尹村遗址前后共发掘面积1740余平方米,主要遗物有高领侈沿鬲、侈沿深腹盆、敛口斝、有隔甗、粗柄豆、四足单把小方杯等,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时期文化内涵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2021年、2022年,“尹村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研究课题“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对研究夏代文化起源有重要意义。
“九原文脉”分布图上虽然无法目睹遗迹之貌,但却可以让游客了解忻州境内的重要历史文化脉络,除尹村遗址外,图上还标注有肆卢遗址、向阳遗址、连寺沟遗址、麻会州城遗址、兰台遗址、游邀遗址、阳曲故城遗址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等。
春节早已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博物馆去感受和认知不一样的生活无疑应该是“节日”的特殊享受。(梁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