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正月十五说傅山与忻州

发布时间:2023-02-07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2月5日,癸卯正月十五日,亦即上元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里所描写的上元节盛景。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赏灯习俗为主。除赏灯外,还有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活动。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上元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文化意蕴的节日。

继壬寅上元节,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成功举办以追忆忻州先贤元遗山的“‘云际青山’——读书山房壬寅上元雅集”后,“‘云际青山’——读书山房癸卯上元雅集”如期举办。今年的雅集以追忆忻州历史上另一文化高峰傅山为核心内容,组织了学术讲座研讨,现场书画创作等。

好多人根据介绍傅山的资料,认为傅山是太原(傅山出生于太原府阳曲县西村)人,怎么会是忻州的一座文化高峰,会不会是“蹭热度”?

其实,并非“蹭热度”,而是可以肯定地说,傅山就是忻州的文化高峰,而且他的一生与忻州关系密切。

本次邀请的学术讲座嘉宾是山西省作协会员、独立文化学者郝岳才,致力于文化历史,特别是晋文化与周易文化研究,也是傅山研究学者。他做了《元遗山志》与《定襄县补志》中的《傅山佚文》专题讲座,特别用严谨、周密的考证分析了傅山佚文与忻州市定襄县的关系。他指出光绪时期的《元遗山志》与《定襄县补志》中,录有若干傅山诗文,《元遗山志》分别录有:七古《遗山怀古》《遗山吟三章》,七绝《梅房》《题松上舞鹤》,五律《僦陋》《宛在二首》;《定襄县补志》分别录有诗文:《遗山怀古》《题圣阜楼壁》《题乔参军军中乞米图三首》与《霍大将军续传》,这些都是写定襄景定襄人定襄事。

傅山祖籍大同,其六世祖傅天锡以春秋明经任临泉王府教授时,从大同迁居忻州顿村(顿村尚有傅山故居)。傅山在其《顿村旧家作》中写道:“老屋簪弱櫏,中宵月漏亮。四壁翠莓衣,称吾穷宅相。须眉负日月,冻饿死何怅。汉季一寒贫,无聊与友尚。华屋岂不宜,魂梦亦羞傍。匈奴何与汉,为家耻大将。”《邻老携酒过》也是傅山回顿村后的一首诗作,其中有“亦解酒忘忧,杯盘不敢举。邻老携烧春,殷殷唁辛苦”之句。

与忻州有关的诗文还有《间关上陀罗山(二首)》《七贤祠(三首)》《芦芽》《芦芽白银盘》《芦芽山径想酒遣剧》《雪夜》《石家庄精庐假寓书壁 》《西庵》《五台山八首》《小楼》《早起高眺》等等。

傅山的母亲陈亲氏,是忻州顿村陈動的女儿。陈氏生于明万历五年(1577),卒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又称贞耄君。孙奇逢《贞耄君陈氏墓志铭》:“当甲申(1644)之变,山弃家而旅,随所寓奉母往,母绝不以旧业介意念,沙蓬苦苣,怡然安之,迄岁之甲午(1654),山以飞语下狱,祸且不测,从山游者,佥议申救,贞耄君要众语之曰:‘道人儿自然当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逾年,飞语白,山出狱,见母,母不甚悲,亦不甚喜,额之而已。”傅山出狱后,为调理母亲的胃病,精心调制出“八珍益母汤”,也就是是后来太原的名吃“头脑”。

傅山的妻子张静君是距顿村仅2里的忻州河拱村张泮的女儿。张静君生下儿子傅眉5年后,因病去世,傅山一直没有再娶。老年时,傅山看到妻子所绣的大士经,写下怀念之诗句:“断爱四十年,一身颇潇洒”“人生爱妻真,爱亲往往假”。

所以,傅山虽然出生于太原阳曲,但其母、其妻皆为忻州人,而且他一生许多时间往返于忻州与阳曲,讲忻州是傅山的第二故乡一点儿不过,说傅山是忻州的一座文化高峰也没有错。

与元宵节的灯火相比,傅山所留给后世的诗文、医学著作、书画作品等均为文化之光辉,是影响后世无数人的精神火种。

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也将继续举办以忻州文化前贤为主题的上元雅集,让历史文化之光芒永现,使前贤文化精神之火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梁生智)

[编辑: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