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以精品示范村建设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18   |  来源:忻州日报

在静乐县这片山水相映的土地上,一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正焕发勃勃生机。近年来,静乐县聚焦神峪沟村、程子坪村等精品示范村建设,因地制宜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新画卷,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愈发清晰。

图片

藜香秋艳

程子坪村依托汾河生态走廊优势,以“三产融合”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种养、加工、文旅的立体产业体系。村内26座标准化蔬菜大棚四季常青,年产蔬菜130吨,通过“线下采摘+线上配送”模式直通县城百姓餐桌;总投资1870万元的绿益佳生态养殖项目实现年孵化雏鸡60万羽、育雏40万羽的规模化生产,配套冷链物流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5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该村创新“民宿+”发展模式,投资700多万元打造的双泉小院等6座甲级民宿群,与阶梯式生态鱼池、农耕体验园联动,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村民通过庭院种植、民俗展演等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站在村口望去,硬化路连通阡陌,青杨挺立道边,昔日的传统村庄已蜕变为集康养度假、亲子研学于一体的省级示范村。

20公里外的神峪沟村,则以“康养+生态”双轮驱动书写振兴篇章。借助紧邻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该村投资2519万元打造“四位一体”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山顶505亩山楂经济林层叠如浪,山腰33间窑洞民宿嵌入苍翠,山下火炕沙疗康养中心年接待养生游客超万人次,平川千亩无丝豆角基地亩产突破4000斤,带动50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采摘增收。漫步村中,新砌围墙勾勒出村落美景,村民老李在自家庭院种菜养鸡,年增收2000元;返乡青年高利军的百头生态猪场采用自种玉米喂养,肉质鲜美供不应求。“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让豆角畅销太原市场,省政协委员马文志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将“金豆豆”变成致富“金钥匙”。

图片

汾河湿地公园

两个村庄的蝶变,折射出静乐县“全域统筹、特色发展”的振兴智慧。县财政投入亿元专项资金,在汾河“一廊两岸”布局72个示范项目,培育出藜麦基因库、杂交谷试验基地等农业“芯片”,打造凯森智慧康养等生态产业标杆。如今,静乐县已形成“生态养殖牵引、特色种植支撑、康养旅游增值”的融合发展格局,1.3万农户通过参与产业链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实现突破。从环境整治到产业造血,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提升,这些示范村正激发出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

暖阳下的静乐乡村,民宿小院炊烟袅袅,生态大棚蔬果飘香,研学孩童的笑声掠过田野。这些生动场景,见证着静乐县在精品示范村建设中,既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又激活产业振兴的发展动能,更托举起万千农民的小康梦想。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