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7 | 来源:忻州日报
忻州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全市42个精品示范村在生态治理、产业升级、文化赋能等领域多点突破,形成“一村一品、一域一景”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鸟瞰图。冯晓磊摄
生态打底,擦亮乡村发展底色。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通过“三线入地”“白改黑”工程改造道路4567米,整治立面115户,引入第三方专业保洁公司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打造温泉康养主题民宿97家,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宁武县薛家洼乡高崖上村种植1500亩文冠果,配套建设榨油厂房和茶叶加工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偏关县老牛湾镇乾坤湾村开展黄河沿线生态修复,清理垃圾349吨、拆除违建158处,建成“鱼菜共生”生态大棚8座,亩均产值提升40%。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成立惠民农机合作社,购置拖拉机、自卸车等设备,年处理秸秆1.2万吨,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繁峙县金山铺乡农发村发展“光伏+养殖”产业,建成标准化牛舍2300平方米,存栏能繁母牛2700头,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五台县蒋坊乡泗阳村打造智能玻璃大棚23座,种植韩国辣椒、羊肚菌等高附加值作物,户均年增收3.5万元,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65%。
文化铸魂,传承乡村历史根脉。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挖掘杨家将忠武文化,修复杨忠武祠、藏兵洞,开发情景剧《英魂归乡》和非遗战鼓表演,年吸引研学游客2.3万人次。岢岚县宋家沟镇王家岔村依托宋代长城遗址,建设汉服体验馆、风筝工坊等,带动14间商铺年均增收超3000元。保德县杨家湾镇故城村修复魁星阁、古戏台,推出“印象故城十八景”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享格局。静乐县双路镇程子坪村推行“党员联户+网格管理”模式,76名党员结对900户群众,解决民生实事332件。神池县龙泉镇荣庄子村建立“积分制”考核体系,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纳入评分,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物资,参与率达95%。五寨县砚城镇中所村建成数字乡村指挥中心,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实现垃圾投放扫码溯源、矛盾纠纷线上调解,治理效率提升60%。
忻州市将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推动特色产业提质扩面、数字治理深度赋能、生态优势加速转化,让更多乡村实现从“环境美”向“发展美”的跃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忻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