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4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付秋杰 通讯员高凯)5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化学者蒙曼深入忻州市偏关县,以学术考察的形式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边塞文明对话。在偏关县委书记杨晓宏、县长高跃龙等领导的陪同下,蒙曼依次走访护水长城、滑石涧堡、草垛山堡等明代边关重镇,用专业视角解码长城沿线“多元一体”的文明密码,为公众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课堂”。
护水长城:见证农耕与游牧的共生智慧
在护水长城段,蒙曼驻足于保存完好的夯土城墙前感慨万千。她指出这段始建于明代的长城不仅具备军事防御功能,更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城墙下的关市遗址曾是茶马互市的繁荣场所,戍边将士与牧民在此交换物资、互通婚姻,长城砖石间流淌着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血脉。”蒙曼的解读让观众重新认识了长城作为文明纽带的历史价值。
滑石涧堡:军事防御的立体教科书
滑石涧堡依山而建的地形令蒙曼啧啧称奇。她详细解读堡内瓮城与主城的双层防御体系,称赞其“河陆双防首创性、水窖工程完整性”等特征,认为这座明代长城体系中的“极边标本”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奇迹,更是古代边疆治理智慧的结晶。“从军事防御到商旅通道,滑石涧堡承载着古代中国边疆治理从对抗走向融合的深刻转型。”
草垛山堡:边塞生活的烟火记忆
漫步草垛山堡城墙时,蒙曼结合史料指出戍边将士的日常并非只有战争,他们开垦农田、饲养牲畜,甚至将中原农耕技术带入边疆。“这些看似普通的砖石背后,是戍边者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边塞生活史诗。”她强调长城不仅是军事屏障,更是文化交融的纽带,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历程。
蒙曼的偏关之行延续了其以实地考察活化历史的学术风格。她呼吁公众重新审视长城的意义:“读懂边关,方能读懂何以中国。长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此次考察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让古老的边塞文明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