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动就出发!》忻州再受央媒关注!

发布时间:2025-04-26   |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

从2025年首个“非遗版”春节策划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相约忻州过大年”主题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260万人次,到清明假期忻州文旅市场持续火热,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门票(经营)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6.72%、80.08%……

向好的数据,彰显着忻州澎湃的发展活力,也滋生出葳蕤生长的梦想——以文化旅游的创新跨越,绘就“无限风光在高峰”的发展愿景。

一边乘势扬势、一边守正创新,在“引客入忻、留客驻忻”上谋实事、出实招、见实效,成为忻州这座文化旅游“宝藏城市”被更多人看见的关键。

图片

大美如仙境,人间五台山。樊文珍摄

讲好故事让文化更“近”

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山西中北部,横跨省境东西,“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市。素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之称,又因文风昌盛、底蕴厚重,故享“文跻九原、雅出秀容”之誉。

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秀,不难发现,忻州握着一手“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富集”的特色牌。

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网,其画面主要取景地山西受到广泛关注。据统计,这款游戏在各省市的36处取景地中,山西独占27处,其中忻州就有6处,分别为南禅寺、佛光寺、南山寺、金阁寺、佑国寺、惠济寺。这些取景地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也进一步带热了周边的旅游景区。

漫步在忻州古城的街巷间,青砖黛瓦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历经近1800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

为了让这座千年古城重焕生机,忻州市在古城开发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邀请专业团队对古城内的古牌坊、古建筑进行精心修复。同时,引进陕西袁家村文旅集团,采用“政府主导、专业运营、文化赋能、多元共赢”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

图片

热闹的忻州古城。人民网记者 麻潞摄

如今的忻州古城,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还汇聚了600多家特色商户。小吃街里,莜面栲栳栳、定襄蒸肉等忻州美食香气四溢;文创街中,面塑、剪纸、刺绣等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定襄秧歌、二人台、北路梆子声声演出千年沧桑,在古城中实现活态传承……透过这扇窗,忻州的文化魅力“触手可及”。

在五台山景区,大型情景剧《梵天灵舞》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而雁门关景区则围绕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作为山西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元素的城市,忻州依托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贯通串联境内各文旅板块,重点打造忻州古城、五台山、芦芽山三大旅游集散地,协同推进世界遗产、长城文化、古城休闲、生态康养、黄河风情、温泉康养六大旅游区建设,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丰富业态,让体验更“新”

提到忻州旅游,人们会想到什么?

五台山的梵音缭绕,雁门关的雄浑险峻,芦芽山万年冰洞的晶莹剔透,还有浸润着晋北风情的市井烟火,勾勒出山河壮丽与人文厚重交织的“北国画卷”。

当然还可以在偏关老牛湾古渡、河曲西口古渡摇橹渡河,登攀三关营堡、历朝历代的边塞长城,在百草茂盛、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上仰望星空……坐拥51个A级以上景区,忻州每年迎接着八方来客。

随着时代发展,仅靠自然风貌和“复制式”景点吸引游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已成为过去式,而特色游、品质游、深度游渐受青睐。

图片

壮丽的偏关黄河老牛湾。人民网 卢鹏宇摄

忻州深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旅游业的单一模式,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为此,该市积极推进“文旅+”战略,将文化旅游与康养、农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出了多种新业态。

在“文旅+康养”方面,忻州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热资源,着力做强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杂粮康养、中医药康养、运动康养五大板块。云中河景区以充裕的水域资源及优质的地热资源为优势,打造了清凉湾温泉康养项目。这里不仅有舒适的温泉浴场,还有配套的康体中心、养老公寓等设施,游客一边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边享受惬意的度假时光。

“文旅+农业”让乡村旅游成为忻州文旅的又一亮点。定襄农耕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亲手种植农作物,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质朴。忻府区北合索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岢岚县宋家沟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些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让游客领略到了忻州独特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

产业融合不仅丰富了忻州文旅的业态,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全链发展。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服务的提供,到旅游衍生品的销售,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为忻州文旅的持续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服务,让游客更“暖”

如果说产品在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做强做大文旅品牌中是核心力量,那么服务便起着“兜底”的作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消费服务、提升文旅市场环境,不仅能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加分”,更能让游客在一系列舒心的服务中“爱上一座城”。

为此,忻州在服务提升上下足了功夫:

专门印发《忻州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各景点景区严格执行旅游服务标准;举办2024年导游(讲解员)大赛暨十佳文旅推介官选拔大赛,推出一批政治意识强、专业精、服务好的优秀导游(讲解员);推动旅游住宿业提质扩容;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稳步高质效开展;忻州文旅、公安等多部门持续开展专项督导、联合督导,分组包片对景区实施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图片

游客在芦芽山景区美食街品尝当地美食。宁武县文旅局供图

在忻州古城的一家荞面河捞店外,挂着两个标志牌。一个是保证书,一个是量化公示牌。“我保证,绝不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荞面河捞1140克,碗580克,底汤270克,面230克,臊子60克……10元一碗。监督电话……”

这是古城运营团队的统一要求。保证书承诺质量,量化公示牌则公示食品的原料与重量。一张张高悬的《保证书》,保证的是品质,悬挂出的是店主的“良心”。

全要素保障是打造旅游友好型服务形象的重要基础。

五台山景区以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文旅康养目的地为中远期目标,在切实保护好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前提下,在遗产地核心区内做减法、核心区外做加法,“治危、治脏、治乱、治理”一起抓,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感。

芦芽山景区对基础设施进行“微改造”,完善购票流程,健全突发状况响应机制,做好医疗救护保障,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景区与游客的“双向奔赴”。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构建起与消费者之间牢固的“情感纽带”。

无论是优化服务,还是出台政策,无不反映出忻州市文旅系统始终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工作要求,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持续打造“旅游满意在忻州”品牌,引导经营主体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营造八方游客来到忻州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的良好氛围。

从“山水观光”到“康养度假”,从“乡村打卡”到“文化沉浸”,忻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历史与当下的深情对话,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深厚积淀,酿成令人心醉的文旅佳酿。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