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老泉头村:“三泉涌冽”浇出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5-04-01   |  来源:忻州日报

在五台山下、滹沱河畔,有一座因“三泉涌冽”而得名的村庄——繁峙县大营镇老泉头村。在这里,国道108线与京原铁路穿境而过,平原沃土与丰沛的水源交织,形成了“水绕田畴、路通八方”的天然优势。清澈的泉水常年不竭,滋养着一方土地和人民,也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无限生机。

图片

繁峙县老泉头村

泉水为魂:依托资源禀赋激活发展动力

老泉头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繁峙县东部的滹沱河南岸。全村区划面积5250亩,其中耕地面积1221亩;户籍人口235户745人;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17人。村内拥有繁峙县十景之一的“三泉涌冽”景观,地下水在此因遇“铺山石”而涌出地面,大泉呈品字形,又称“品字泉”,周围小泉密布,水草丰茂,清泉潺潺,绿地如茵,共同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图片

“三泉涌冽”景观

产业蝶变:从“传统种植”到“多点开花”

“过去,老泉头村的村民守着清泉种玉米,但每亩收入不过五六百元。那时候,大家只能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原村党支部书记崔坤德回忆道。为了打破困境,2007年,村里成立了涌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次尝试种植胡萝卜、卷心菜等经济作物,每亩收益提升至1500元。2017年,村里引进山东润隆食品公司的技术,晋鲁诺佳食品有限公司建成8条全自动脱水生产线,年处理蔬菜能力突破45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老泉头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了近万亩的蔬菜基地,形成了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2023年的数据显示,该村6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万元,较传统种植增长了近20倍。

“如今,我们不仅种玉米,还种蔬菜、藜麦等多种作物。”村民李玉兰笑着说,“生活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俺们村现在就是繁峙县的‘幸福村’。”此外,全村还发展了长途营运车辆22辆,养殖38头牛、1236只羊、112头猪,展现出产业兴旺的良好态势。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老泉头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村集体拥有“三泉涌冽”景观区、光伏电站、玻璃温室大棚、肉羊养殖场、春秋大棚和蔬菜加工污水预处理站等资产,经营性资产总额达1375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12万元,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

2024年,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繁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营镇以老泉头村为精品示范村,通过申请财政资金1580万元,实施了4个特色乡村振兴项目,涵盖生态、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图片

蔬菜大棚

“三泉涌冽”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老泉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财富。村里实施“三泉涌冽”旅游项目,重建泉眼保护罩4座,清理泉眼内淤泥和垃圾,整修露天排水渠60米,同时清理30亩人工湖内淤泥,修建石砌护坡3000平方米,致力于将老泉头村打造成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康养胜地,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新建的蔬菜加工污水预处理站,每日可处理污水600立方米,不仅解决了蔬菜加工污水排放问题,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0万元的经济收入。此外,村里还实施了春秋大棚建设项目,在村北平整土地30亩,新建春秋大棚17座,总种植面积达13728平方米。通过种植高附加值的瓜果蔬菜,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村内8户分散养殖户“人畜混居”的问题,该村在村南新建了圈舍面积2300平方米的牲畜集中养殖场,将牲畜集中养殖管理,有效改善了村庄的环境卫生条件,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和美乡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按照“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的创建要求,大营镇对老泉头村进行了重点提升改造。村里积极筹措资金,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卫生室等,全面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

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村风的显著转变。为了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村委会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手抓乡村振兴“硬基础”,一手抓乡村文明“软实力”。老泉头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内,文化宣传墙、休闲走廊、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委会整合资源优势,彰显地域特色,组织村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围绕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化、道德、卫生、法律教育;在群众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让群众成为政策“明白人”,深知党的关怀,听党话、跟党走。

“如今的老泉头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村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老泉头村党支部书记崔贵祥说,“未来,我们村将继续深挖‘三泉涌冽’这一核心资源优势,拓展乡村旅游与生态康养产业,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文旅品牌。同时,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提升产业附加值。

老泉头村以“千万工程”为纲,正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治理重构—文化振兴”的乡村发展路径,为资源禀赋型村庄提供了可借鉴、可持续发展的振兴方案。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