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31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因为写一个鸦片战争时本地乡贤的一本长篇传记,查资料一上网,首先撞入眼中的竟是“你所不知道的鸦片战争”之王某八闲话。为写这乡贤,我三个多月看《清实录》,下载100多万字资料,对鸦片战争前因后果已了然于胸,再看这小子篡改历史的胡说八道,气冲卤门,本欲写文斥之,又觉不值且不必,舆论话语权既为亲西派掌控,痛斥“数典忘祖”的几篇文章都被博客管理员拒载,写了斥这忘八的文章也是白写。于是跳过忘八,再查网络,却不料一查首先查到了海禁,而在看过专家教授知识精英们对海禁的研究后,我对中国知识界是彻底失望了。
研究者们终于发现是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于是海禁成了热门话题,研究者们连篇累牍发文,从清朝海禁一朝一朝往上查,迄今看到的,已经上溯到宋朝:“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时便开始了全面海禁。……”
且不说研究者们是否正在准备继续对“海禁”研究上溯到唐隋晋汉先秦周商夏,如果就“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个意义上说,窃以为研究海禁研究到明朝就应该打住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在此之前,欧洲还在黑暗的中世纪中沉睡,而明朝在1644年就灭亡了。
明亡近一百年后,欧洲才发生资产阶级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1767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1769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厂。S.克朗普顿于1779年发明骡机。1769年,J.瓦特发明蒸汽机,取得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引起一场工业革命。”)瓦特发明蒸汽机时,已经是清朝的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以不管是明朝禁海也好,海禁也罢,都和“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没半毛钱关系。此其一;其二,明朝永乐年间郑和首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这个时候,无论意大利的哥伦布(1450-1506年)还是葡萄牙的麦哲伦(1480—1521年)都还没有出生。在欧洲的著名航海家们爷爷还没出生前,明朝的航海家已经转了半个世界,说明朝海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这不是笑话吗?
宋、元海禁禁出对外贸易港口20余处
所看到对于元朝的海禁研究还是比较客观的,这客观首先对于“海禁”的定义:“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整顿沿海治安,清理走私,保障社会安定起见,采取的一种禁阻民间人士非经过官方许可,私自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这个定义基本是中肯的,因为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府,禁止的只是中国人的走私贸易,其一,经过官方许可,或领了政府营业执照的并不禁止;其二,并不是禁止外国人来中国贸易;其三,海禁目的是为了整顿沿海治安,保障社会安定。”
分析“元朝海禁的原因”三条也较中肯:“一是对外征伐而导致海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八月,元世祖“癸未,以征爪哇,暂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俟舟师已发后,从其便”;二为约束权豪、势要经营海外贸易,维护元朝的“官本船”制度:朱清、张瑄是当时海寇集团头目,在伯颜下江南时出力甚多,被元朝授以重职,掌管海运。这两人‘恃其势位,多行不法’, 贿赂江浙行省平章脱脱未遂,被脱脱揭发,事败伏法。“据宋本(1281—1334年。字诚夫,大都人)《舶上谣》记载‘朱、张死去十年过,海寇雕零海贾多。南风六月到岸酒,花股篙丁奈乐何’”;三是约束违禁品的外流:元朝政府规定:“诸市舶金银铜钱铁货、男女人口、丝绵缎匹、销金缕罗、米粮军器等,不得私贩下海,违者舶商、船主、纲首、事头、火长各杖一百七,船物没官,有首告者,以没官物内一半充赏,廉访司常加纠察”。
研究文章认为:战争期间,禁止商贾出海“严格说来根本不算是海禁”,这是句公道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宋、明、清海禁。其实不单这句话,就是上面的海禁定义和分析元朝海禁的原因”三条,同样也都适用于宋、明、清海禁。元朝海禁研究能如此客观,或许与元朝时,“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深,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和元朝海禁政策(四次)间断地总计只有11年时间不无关系。但无论如何,元朝海禁研究尊重历史,不以今日是非强加古人的研究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而对宋朝海禁研究就不但是比较苛刻,而且简直就是颠倒黑白了:“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时便开始了全面海禁。……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赵光义“禁海贾”,又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初年(976年)规定私自与海外诸国贸易者,满一百钱以上判罪论处,十五贯以上就在脸上刺字发配流放到海岛,也就是说赵光义不止是全面禁止海外贸易,甚至连陆上与外国贸易也全面禁止,他还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来实行……。据学者陈高华在《北宋时期前往高丽贸易的泉州舶商》一文指出,宋仁宗时期有关市舶的条法《庆历编敕》和《嘉祐编敕》,都明文规定:‘客旅于海陆商贩者,不得往高丽、新罗及登莱州界。’而神宗时期的《熙宁编敕》也规定:‘往北界高丽新罗并登莱界商贩者各徒二年。’一直到神宗元丰二年才取消禁令。……”(百度《宋朝海禁》)
在二十五史里,《宋史》是首次在“食货志”中,设“互市舶法”的,这说明,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在宋朝才开始繁荣,而“海禁”的出现恰恰证明了海贸繁荣和保证这种繁荣的规范化,而不是其他。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中,到宋朝时,海上贸易才开始繁荣到必须建市舶司管理的程度。
《宋史·食货志》:“自汉初与南越通关市,而互市之制行焉。后汉通交易于乌桓北单于、鲜卑;北魏立互市于南陲;隋唐通贸易于西北;开元定令,载其条目,后唐亦然;而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宋初,循周(北周)制。……(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苏木等物。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其后,乃诏自今惟珠贝、玳瑁、犀象、镔铁……乳香禁榷外,他药官市之余,听市于民。雍熙中,遣内侍八人赍敕书分四路,招致海南诸蕃商人出海外贩易者,令并诣两浙司市舶司,请给官券。违者,没入其宝货。雍熙二年(985年),诏广州市舶,除榷货外,他货之良者,只市其半。大抵海船至十,先征其一,价值酌蕃货轻重而差给之。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珠颗。”
“太平兴国初,私与蕃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黥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淳化五年申其禁,至四贯以上徒一年,稍加至二十贯以上,黥面配本州为役兵。天圣以来,象犀珠玉香药宝货充韧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而官市货数视淳化则微有所损。皇祐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治平中,又增十万。熙宁五年(1072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牣法讲求之。七年(1074年),令舶船遇风至诸州界,亟报所隶,送近地舶司榷赋分买,泉福濒海,舟船未经赋买者,仍赴司勘验。时广州市舶亏岁课二十万缗,或以为市易司扰之,故海商不至,令提举究诘以闻。……”(《宋史·食货志·互市舶法》)
这里说得明明确确,从汉至宋,中国一直没有断了和外国贸易,而宋的海禁所禁是“走私”,而且也仅止“宝货”走私,“他药官市之余,听市于民”除了官方贸易的宝货外,药材之类,任由民间贸易,你只要领了官方执照,你就可以放心出海贸易。雍熙二年(985年)“禁海贾”应该是因准备北伐,防止间谍,《续资治通鉴》雍熙二年载:“是岁,议用兵燕蓟,诏谕高丽,令发兵西会。辽太后自称制,……觇知宋有用兵意,多设间谍,俾佯言国内空虚。边帅无谋,皆信之。”禁商贾只是权宜之计,雍熙北伐失败后,“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端拱元年( 988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曰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研究者断章取义,只捡于自己有利的引用,只说“雍熙二年禁海贾”,却不讲“雍熙中,遣内侍八人赍敕书分四路,招致海南诸蕃商人出海外贩易者,令并诣两浙司市舶司,请给官券。”专家学者不会连“请给官券”是什么意思也不懂吧?
至于说到宋代不同时期禁止与辽东半岛朝鲜等贸易与宋、金以淮河为界后禁止与山东半岛贸易,则史书上明载:是“虑为金人乡导”。北宋时,辽东半岛朝鲜等地是契丹辽国所占,雍熙前后正是宋与辽战争年代,两国交战,你却去敌方土地贸易,政府能不禁止吗?南宋时,淮河以北是金国所占,道理相同。把暂时性的政策,说成是“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来实行”说成是“全面海禁”,研究海禁的专家学者们也太有些不讲道理了吧。其实所谓海禁、禁海,都有他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而且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可以这样说,一定时期的海禁政策和现在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进行的经济制裁是一样的。所不同者,海禁管理的是自己国家的事,经济制裁却是打着国际社会的旗号干涉别国。
宋代海外贸易是我国古代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据日本学者藤原明衡《新猿乐记》统计,仅日本进口“唐物”就达41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宋神宗元丰三年,政府正式修定“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并援用于各市舶司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以上。海船很多,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且“住唐”,也有中国海商、水手住蕃的现象。北宋中朝以后,海外贸易的收入一直占宋朝全年收入的很大比重。
对此,南宋高宗慨叹道:“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联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耳。”
为祸中国者,宋以前在北,明以后在东、西,所以中国人对方位词“东西”特别敏感!发明出好东西坏东西,是东西不是东西,脏东西烂东西狗屁东西……。海禁研究者们有些不顾事实史实,故意颠倒黑白,除了跟风吃屁骗取科研经费者,就是些居心叵测,借题发挥搅浑水,不是东西的“东西”!(彭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