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3 | 来源:忻州日报
小时候看到对面的山梁上有两个用黄土堆成的像城堡一样的土垛,很好奇。听老人们说那土垛是烽火台,鬼子来的时候,有人会在台上点起大火,浓烟滚滚,人们远远看到就会躲起来。
我常常会望着那烽火台发呆,怎么多少年了那台上从来没有点起大火,燃起浓烟呢?
工作以后,经常到晋西北采风,驱车走在黄土高原上,看到山梁上儿时记忆中那样的烽火台,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偏关、河曲、保德境内。远近山峁上的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好像一个个威武的戍边将士,屹立在山梁之上。那些烽火台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有的保存尚好,有的已经坍塌,但原型尚在。烽火台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在这空旷荒凉单调的黄土地上,烽火台庄严耸立,像高原上的音符,演奏着一曲曲历史的长歌,又似一幅雄浑的画卷,古朴而肃穆。
偏关县靖胡墩,偏关境内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空心敌楼,北向四眼、东西向三眼、南向一门两窗,底部边长14.4米,残高12米,台体外部砖石垒砌,台体内为回廊结构。偏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偏关境内的烽火台最多、最集中,也最雄伟。偏关长城也是遗迹最长、跨度最大、保存最好的。因此,偏关被称为“中华长城博物馆”。
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兵家争夺要地。现在的关城为明洪武年间改筑,辖边墙四道。头道边在关北六十公里处,东接平鲁县崖头东界,西抵黄河。二道边在关北三十公里处,北贯草垛山,西抵黄河岸老牛湾,南连河曲县石梯隘口,迤东达老营好汉山。三道边在关东北十五公里处,东接老营堡,西抵白道坡。四道边西达教场,最佳处为黄河东岸桦林堡地段,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其余大部分夯土犹存,随山踞险,好像黄龙逶迤于群山峡谷之中。
偏关县好汉山长城 杨峻峰摄
偏关县最美的长城遗迹,还在黄河与长城握手处。长城雄姿倒映在黄河里,极其壮观。长城沿黄河岸边蜿蜒而行,建筑因地制宜,通道豁口之处,又筑石边、土墙,陡峭的崖壁上筑烽火台,连绵不断、烽堠林立、堡寨相望、营垒棋布,构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长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有如巨龙蜿蜒起伏于北方辽阔大地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河是中华文化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黄河、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寄托了多少理想与希望。黄河长城在偏关交汇、握手,给这一方土地留下宝贵的旅游资源。
老牛湾望河楼,有400多年历史,保存十分完整。望河楼四面无门,只有一个小窗户。 杨东摄
近几年,偏关县依托长城、黄河两大资源,实施“旅游活县”“生态富县”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以老牛湾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东线长城边塞风情景观带和西线黄河风情景观带为两翼,老牛湾风景名胜区、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护宁寺黄河风情旅游区、青杨岭森林公园、柏杨岭森林公园、林湖沙漠公园、迤西万年溶洞、吴城遗址公园等为依托的“一核两带八区”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基本框架。
站在雄伟的墩台上,远望滔滔的黄河水、蜿蜒的古长城、矗立的烽火台,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蚀痕,横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向世人昭示着那已经远逝的昔日烟云。不知千万年后,那些发生在这里、留在历史深处的悲壮故事,会换谁来寻考?有谁会像我一样站在长城上,看月出东山,听风过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