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正月十一说收藏

发布时间:2023-02-01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2月1日,癸卯正月十一。

“春节”,也就是百姓俗称的“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如果仅从时间来说,正月初一这一天即为“过年”的日子,但是从传统习惯来说,从进入腊月中国人就开始忙碌过年的事,好多地方一直要到“二月二”,这才算是把“年”真正过完。

现在的许多乡村,从初一到正月十五依然都会有各种传统的文艺形式活跃在各村之间,为百姓带来节日的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所以,任何能够长期传承的事物总是与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有关。

博物馆的出现也是如此。

我国的文字记载中,《山海经》一书就已经有了“博物”的概念,指的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到《汉书·楚元王传赞》中所言:“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以及汉时桓宽所著的《盐铁论·杂论》中所言:“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恶然大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博物”均讲的是人对多种事物的认知和辨识。

为什么要对多种事物加以认知和辨识?首先是要区别事的类,此外,就是要对事物的价值加以判断。尤其是少见的,奇特的,稀有的,珍贵的,有特别用处等等,长此下来,这些相对具有特别价值的东西可能就会被保留下来,其价值也慢慢产生更多附加值。历朝历代的帝王、官僚及文人士大夫都有收藏古物的偏好。这一点,国内外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不单摩玩遣兴,而且出现了鉴定、研究、编纂所藏物图录等等的行为。比如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就搜集了大量书画金石,并做了大量研究,留下了著名的《金石录》。

“博物馆”的出现只是让收藏变成一种规模化和正规化的体现。

不论哪种性质的博物馆,多数首先都是建立在“收藏”基础上的,“收藏”就是收集和保存的意思,没有大量的收藏品,博物馆很难具有有价值的历史和文化支撑。

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是一家主题性的博物馆,在“九原文脉”“秀容弦歌”“前贤遗珍”“百年风华”“读书山房”等展厅陈设的每一件收藏品都有着讲不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前贤遗珍”的展柜中陈设着一卷代表傅山先生书法艺术最高成就之一的《丹枫阁记》书法作品,其原件现在价值过亿。这幅作品的真迹一直由山西渠姓藏家所藏,历史上曾有“三百年来未出昭余(即晋中祁县)一步”之说,所以,世人很难一睹其真容,能见到的多为印刷版本,博物馆现在展示的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呈现的作品。

据说,清顺治十七年九月,祁县人戴廷栻做了一个梦,梦中和一些身着明朝服饰的人在一个小阁楼中聚会,这个小阁楼名叫“丹枫”。戴廷栻醒来后,就按梦中的印象修建了一座丹枫阁,并写了一篇《丹枫阁记》。丹枫阁建成后,山西和全国的许多硕学大儒、反清志士常在此集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傅山、顾炎武、白孕彩、薛宗周、阎若璩等。后来,戴廷栻请傅山书写了楼匾和《丹枫阁记》,傅山又为《丹枫阁记》作了跋。

关于这幅《丹枫阁记》一直流传着两个版本。一个是辽宁省博物馆的藏本,另一个就是山西渠姓藏家所藏的《丹枫阁记》藏本,关于两个版本的真假,曾经争论不休。山西省著名书法家、学者林鹏多年关注此事,他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丹枫阁记》真迹在山西。

2017年11月26日,恰值傅山先生诞辰410周年,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傅山学社、傅山研究会、梦边文化专门组织了傅山《丹枫阁记》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傅山《丹枫阁记》及清初书法进行讨论,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丹枫阁记》真伪辨在研究傅山书法艺术成就中的意义;二《丹枫阁记》所揭示的清初北方遗民的社会、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三《丹枫阁记》的讨论对明末清初书法艺术断代史研究的意义;四《丹枫阁记》的创作与流传过程与晋商文化及收藏史研究;五傅山与清初书法史研究的有关课题。

可见一件藏品并不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物件这样简单,其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其他背景都十分丰富,其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难以估量。

“前贤遗珍”展厅除了展陈着徐继畬书法八条屏外,还有一幅内容为“长江恬静浪,峭壁起浓云”的书法作品,作者为徐润弟,乃徐继畬的父亲。徐润弟是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曾任湖北施南府同知,由此可见徐氏父子的历史和文化风采。

在“秀容弦歌”展厅的展柜里。收藏展陈有一套“山西乡试朱卷”,其中就有忻县秀容书院第四任山长董宇炜的乡试卷。令许多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四套乡试卷上,可以看到每一份试卷的上面都列有这几位参加乡试考生的列祖列宗。从这一点,可以让人清楚地了解到为什么读眉目人可以“光宗耀祖”。

另外,还有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创意策划人,忻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宁志刚专门为博物馆购买的“考试范文”活版,其内容是过去提供给学生研究学习时的资料参考。这是一套嘉庆时的活版。在用这套活版拓印出的范文上,宁志刚还特别题写了“秀容遗存,弦歌不辍,文脉绵亘”。

其实,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展品都凝聚和闪现着历史和文化的光芒。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一些物品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被人所重视,先是将这些物品收集、收藏起来,然后因为收藏物的增加,开始有人意识到需要将这些物品公开化,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观赏和接触,于是,出现了“博物馆”,出现了展陈。公开的展陈让不同的人在接触和观赏这些物品时,从它们的身上发现了不同的价值。对这些物品价值的不断研究和发掘,不仅成就了博物馆业本身,而且由此让这些物品派生出更广泛的意义和力量。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将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的力量”,其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也是收藏的力量和价值。

说到收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一对夫妻,那就是被称为民国第一收藏家的张伯驹及夫人潘素,他们将一生所收藏的珍贵藏品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张伯驹去世前两年,曾有老友提醒张伯驹著书立说,把自己的东西传下去。张伯驹却乐呵呵地说:“我的东西都在故宫里呢,别操心了。”

张伯驹讲:“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续,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

“永存吾土,世传有续!”这就是收藏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也是历史和文化的传续场所。(梁生智)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