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部城市群将形成2小时交通圈

发布时间:2022-08-25   |  来源:山西晚报客户端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公布《山西中部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山西省发挥太原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节点作用,形成山西中部城市群内部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太原都市区内部1小时区域交通圈、太忻—太榆半小时交通圈。从而实现中部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高水平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开路先锋”作用,助力山西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

提升枢纽水平

《规划》范围为太原、忻州、吕梁、晋中、阳泉5市行政区划范围,规划期限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西省将充分发挥太原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京津冀—成渝主轴、京藏走廊和二湛通道中的节点作用,将太原打造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动太原对外运输通道由“大”字形向“六放射”迈进。

依托全省综合运输通道,形成以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为核心,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南北引擎,以阳泉、吕梁为东西两翼,以京津冀、环渤海、粤港澳、成渝、兰西、呼包鄂榆为“六向”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四纵五横六放射”交通运输主骨架,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的直联直通。

西省构建“太原+晋中、忻州、吕梁、阳泉”省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着力提升太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水平,远期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为此,实施一批综合枢纽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太原铁路枢纽客运新西客站、下元公交枢纽站综合体改造(客运枢纽)、阳曲客运交通枢纽;推动太原铁路枢纽客运综改区站实施,推进阳曲西站改扩建工程等。

促进产城融合

西省在中部城市群强势打造区域交通发展“北引擎”,以太原为核心,围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开发格局,加快畅通交通主骨架、打通“出省口”、贯通“断头路”,加快构建“三环两廊多联”路网布局,促进交通互联互通与产城融合。

三环聚核,强化中心集聚功能,围绕太原省会城市核心构建快慢衔接、公铁融合、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格局,打造三大环城通道,即太原二环高速环线、太原国道一级公路环线、太原城市快速路环线。

两廊育轴,高品质打造雄忻高铁和国道108两个交通廊带,增强双主轴发展要素集聚能力,推动交通运输与关联领域跨方式、跨领域、跨区域、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捕捉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催生新业态、培育新模式、拓展新空间,引领带动忻州与太原、雄安新区相向发展。

多联织密,进一步织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多层级公路网络,赋能七大产业集群项目承接和资源集聚,推动各城镇组团资源要素流动与融合发展。

在打造区域交通发展“北引擎”过程中,西省将以雄忻高铁、国道108为双主轴,辐射青银高速等交通干线,引领带动忻州与太原、雄安新区相向发展,串联太原至忻州主要城镇及产业密集区,构筑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的大通道。

带动周边发展

建设区域交通发展“南引擎”,则要加强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加快畅通交通主骨架,贯通服务快速通道,提升既有繁忙通道服务能力。普通国省道建设中,推进国道108线太原、晋中过境改线工程,国道307、国道339太原南过境公路改线工程,促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交通互联互通高水平发展,进而推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向晋中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

规划形成“六纵四横”的快速路网骨架。“六纵”中,大运路:自北向南连接阳曲县,太原北部、中心城区、南部及潇河产业园区、太谷区;汇通路:自南向北连接晋中中心城区、大学城产业园区和太原中心城区。

“四横”中,化章街:自太原市滨河东路向东连接太原市小店区、榆次主城区,延伸至太原二环高速公路;文源路:自京昆高速向东连接清徐主城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晋中起步区南侧,上跨二广高速和农谷大道,延伸至国道108。

同时,织密快速交通网络连接,消除交通瓶颈,构建快速路、主干路相互配合、一体衔接的城市快速交通网,形成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规划》提出,谋划研究太原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向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及晋中延伸。

助力争先崛起

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是西省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任务,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抓住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开路先锋”作用,助力西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太原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建设为重点。以太原、榆次、太谷为核心,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辐射极,打造对外联通、群内循环、城乡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近期优先以雄忻高铁、集大原高铁、太原铁路枢纽客运西环线一期等区域骨干通道重点工程建设为主,逐步织密各类交通网。

同时,强化山西中部城市群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为骨干,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普速铁路等为支撑,进一步加快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区域经济圈间的便捷联系。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