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7 | 来源:忻州日报
安民大虑曰定,辟地有德曰襄。
定襄,这处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侨置之所”从来就是包容并蓄的奋进之地,忠烈与文脉交相辉映,创造与创新生生不息,在时代的进程中锻造出了“崇文、尚勇、重义、创新”的城市品格。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文脉绵延、红色革命老区的信仰赓续、“中国锻造之乡”工业传奇……翻看定襄的发展轨迹,三条清晰可辨的历史脉络正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激励着定襄人敢闯敢拼的勃勃雄心。
文脉悠长:孕育城市气质
土堡高耸,古寺巍然。
“五一”期间,定襄县洪福寺成为许多游客慕名而往的景点。这处藏身于宏道镇北社村的古寺一向“低调”,成为游客口中的“小众”打卡地。
北社洪福寺。王文君摄
“寺庙虽小,但文化不容小觑。”首次走进洪福寺的卫建超就被寺庙内的木构、彩塑震撼了。这位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的老师向来对古建艺术有着自己的研究,此番“考古”更像是一次“汲取”,“如果通过现代艺术手段让这些古老的塑像动起来,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卫建超的这一想法早在去年就有过实践。在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推动下,以洪福寺18乐伎悬塑为原型的舞蹈《洪福周天》创新亮相,让沉寂于寺庙之中的古老艺术在舞台上“复活”了。此外,忻州还与复旦大学合作,采用高分辨率的三维扫描技术对18乐伎悬塑进行精细捕捉,以期实现其从静态雕塑到动态艺术的转变。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定襄8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社村洪福寺、晋昌镇关王庙、晋昌镇西河头地道战遗址、河边镇阎家大院、南王乡留晖洪福寺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见证定襄的厚重历史。
如果说国保单位是凝固的历史标本,需要现代技术的“赋能”,那么民间非遗则是流动的艺术,在寻常岁月中就可完成迭代。
定襄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三晋文化第一县”的美誉。造纸、木雕、石砚、面塑、剪纸,这些非遗技艺在定襄并未成为“束之高阁”的文化象征,反而融入时代成为了振兴一方的文化产业。
定襄雕刻专业镇弘远文化传媒公司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冯晓磊摄
文物保护,功在锲而不舍;文脉绵延,要在固本开新。2023年,忻州梯级培育6个市级专业镇,定襄集木雕、石雕、泥雕、葫芦雕、纸雕、面塑六种雕刻技艺为一体,以“雕刻专业镇”名列其中。近年来,定襄按照“61733”发展路径,全力推动雕刻专业镇做大做强,不仅出台了以指导帮扶雕刻产业为主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还重点实施培育龙头工程、品牌创建工程、标准建设工程、市场开拓工程、人才引育工程、数字赋能工程、就业富民工程七大工程,全力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
英雄热血:凝成城市品格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首经典影片《地道战》中的插曲曾是革命战争时期,军民团结一心运用地道战打击敌人的真实写照。位于定襄县城西的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则是这一事件的生动例证。
抗战期间,定襄县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为抗击敌人,定襄依据当地地形条件,挖掘了大量地下隧道。据统计,1942年至1948年,定襄全县150多个村庄就有80多个村庄挖了总长200公里的地道。
红色血脉在新时代也持续涌动。如今,西河头地道战遗址成为后人缅怀先烈、凭吊先贤的红色景点,是许多单位和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点。定襄也依托地道战遗址建起了地道战纪念馆,通过充实资料文物、整修展厅模型、恢复性维修地道遗址,以及新增“听抗战故事、看抗战影片、穿抗战服装”等系列教育活动,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天地英雄气,江河万古流。与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同处一隅的定襄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肃穆庄严。这里长眠着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为党和国家付出宝贵生命的定襄籍烈士。在这方肃穆的陵园中,墓碑上一张青春的照片定格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热血与担当。
2024年4月15日上午,定襄县公安局晋昌派出所一级警员武霖在抓捕嫌犯时,突遭对方持刀袭击,壮烈牺牲。“快!快!上铐!上铐!”成为了这位27岁的年轻干警倒在血泊之中用生命践行的最后誓言。
“经常有过来送鲜花祭奠的,尤其是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定襄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人员指着陵园里墓碑前层层叠叠的菊花说,“清明时,好多群众自发来擦拭墓碑,打扫陵园。”
涵养英雄气,薪火传精神。在定襄,英雄的骨血与大地融为一体,成为延续城市记忆、感召时代新人的强劲能量。
工业传奇:锻造发展雄心
俯瞰定襄,若以贯穿县境中部的忻河铁路为轴,定襄恰似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而“头部”则是位于县城西部的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庄力法兰产业集聚区。
法兰,这个由音译外来词命名的工业器件,在定襄却有着悠久的产业基础。从汉朝以来,定襄就有打铁的传统,明朝时更有“一斗芝麻铁匠”之说。自上世纪60年代起,定襄法兰更是走出了一条高开高走的发展线。
1963年,“夹棒锤”诞生开启了定襄法兰机械化的进程;1972年,定襄揽回首张法兰订单;1979年,定襄法兰首次走出国门,出口日本;1999年,定襄县被命名为“中国锻造之乡”;2008年,定襄掀起法兰产业变革;2017年,定襄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22年,定襄法兰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2024年,定襄法兰锻造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
山西恒跃集团法兰产品车间。冯晓磊摄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苦心孤诣研制设备到“壮士断腕”的自我革新,从走出国门闯荡海外到打造平台集群发展,定襄法兰一步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也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法兰企业。天宝集团致力于自主创新,从“单打冠军”成为“全能选手”;山西恒跃集团潜心产业升级,是山西首家数字化转型的法兰企业;山西管家营法兰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石油化工法兰领域,是定襄出口量最大的公司;昊坤集团闯入精密锻造行业,为生物科技公司制作钛合金骨关节锻件……
一部“法兰炼成史”,一阕壮志奋斗曲。没有资源禀赋,就组建废旧金属回收公司,推进废旧钢铁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缺少产地孵化平台支撑,就打造定襄锻造产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基地;没有运输赋能,就谋划北同蒲线忻河支线定襄城区段改线,推进“公转铁”运输;没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建设法兰产业学院……近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敢闯敢干的定襄人也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推出《法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建设生产性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标准体系等三大平台,让法兰产业不断乘风破浪。
历史文脉的薪火相传、红色热土的烈火淬魂、法兰锻造的炉火传奇——这“三昧真火”熔铸出的不仅是定襄人的奋斗铁骨,更是一座城的壮志雄心。
定襄,沃土含英蕴华章,征程正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