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3 | 来源:忻府区融媒体中心
早八点,忻府区红又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前热闹不已,几十名农户,驾驶着三轮车、面包车早早赶来,争相购买红薯苗。
大棚内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嫩绿的红薯秧苗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地进行剪苗、分株、扎捆、装车,来自本村及周边农户的订单不断,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200根苗是一捆,找硬的,高的,大叶的,粗的,壮的,黑绿的,就是好的,这弱苗小苗还要长。”拔苗工人小燕大姐说道。
小小红薯苗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该合作社的薯苗成熟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5月初至6月初,正值红薯苗销售的“黄金窗口期”,前来购买红薯苗的客户络绎不绝。郭林凤与丈夫专程从定襄智村驱车赶来,他们此行准备购买800捆红薯苗。
“这个合作社的红薯苗培育技术成熟,而且品种很适合定襄那边的土地和气候,种出来的红薯产量高、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郭林凤说。
“通过前期科学控温、施肥、浇水、移苗扩繁,现在红薯秧苗长势很好,病虫害也少,村内和村外的订单不断。”合作社负责人苏全虎在大棚里一边调度运苗一边说。
随着红薯秧苗销售旺季的到来,周边不少村民也来到合作社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5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村民李大姐笑着说。剪苗工作虽然忙碌,但大家都干劲十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不同,这里的每一株幼苗都享受着精准滴灌技术的贴心“呵护”,一根根细小的黑色滴灌带整齐地铺设在苗床间,清澈的水滴精准地滴落在每一株红薯苗的根部。
从最初单一的传统品种,到如今不断引进普薯、烟薯等优质新品,通过改良种植技术、科学管理,红薯的口感与产量实现双提升。今年合作社共培育了G26、烟薯、哈密三个红薯品种,10亩育苗大棚培育出的苗子可满足1200亩地的栽种需求,不同品种产量各有差异,平均产量在 6000斤左右。
“苗好五成收, 秧好一半功。”合作社负责人苏全虎介绍,育苗是红薯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保障秧苗质量,合作社不仅在标准化育苗技术、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下足功夫,还运用了灌溉新技术,为移栽和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苏全虎介绍,今年,红薯苗的行情乐观,烟薯和哈密品种的种苗更是供不应求,合作社在探索中不断壮大,不仅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还形成了集育苗、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采购客商遍布繁峙、原平、五台、大同、太原等地。
看着门前熙攘的农户,苏全虎欣慰地说:“能让乡亲们用上好苗子,种出好红薯、卖上好价钱,我们的努力就值了!”
为进一步提高红薯产业附加值,苏全虎表示,合作社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更多优良品种,不断提升红薯秧苗的品质和产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红薯深加工,打造完整的红薯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