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2 | 来源:山西日报
忻州市首批科技副总聘任仪式现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忻州跃升,人才先行。
2024年,忻州市围绕转型发展、能源革命、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大使命任务,勇于首创,敢于争先,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强服务,推动人才工作布局持续优化、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人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忻州成为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热土。
强化顶层设计
压紧压实党管人才责任,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能否引育、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决定着忻州能否赢在当下、制胜未来。
过去的一年,忻州市把好政策制定“风向标”,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聚焦高端人才引育及基础人才培养,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工作方案(试行)》《桐欣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新时代忻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忻州市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支持政策实施办法(试行)》《忻州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忻州市“一事一议”支持人才发展实施办法》等10个政策文件,初步形成“1+N”人才工作政策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为做好各项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支持市人民医院柔性引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优秀人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并足额兑现首批“科技副总”绩效奖励,让优秀人才“名利双收”。
机制活、政策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为增强全市各地各单位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忻州市组建市县两级17支“招才小分队”,还通过落实会议制度、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分工协作制度,将年度人才工作重大事项“项目化”打包、“清单式”推进,逐一细化、量化建立阶段性目标,强化对重点工作任务的统筹管理和跟踪问效,着力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系。
如今,忻州市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持续增强,“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市人社局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引进毕业生1005名;市工信局牵头举办2024年“创客中国”忻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推荐6个企业项目和4个创客项目参加第九届“创客中国”山西省决赛,获企业组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创客组一等奖1项;团市委牵头举办“青才聚秀容·共建忻家园”主题青年系列活动,230余名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学子归巢”工作站34个,带动48支实践队来忻开展社会实践……
打造工作品牌
围绕重大部署实施人才项目,着力提升“双招双引”质效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作为“人到山西好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9月25日至30日,忻州市委书记朱晓东率团赴上海举行“山海相连 复忻有我”——“复旦大学·忻州周”活动,聘任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等一批专家人才,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围绕考古学、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利用3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318名优秀复旦学子现场登记就业意向,2项科技创新需求洽谈对接,超200名复旦师生组团跟着“悟空”游忻州……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过去的一年,“人到山西好风光”宣介活动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忻州市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有关部门达成合作协议(意向)21个,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等27名(个)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建立柔性合作关系。特别是跟进做好后续服务和成果转化,创新打造“田野思政·忻州课堂”研学品牌,北大、复旦等25所高校2100名师生来忻研学实践。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聚。
“职等你来·才聚忻州”引才品牌熠熠生辉。一年来,全市专场引才教育领域签订就业协议32人(硕士研究生24人),卫健领域签订就业协议26人(均为硕士研究生),重点产业领域民营企业签订就业协议140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3人)。3个县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22名硕士研究生。有研金属复材(忻州)有限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引进5名博士。
围绕建设特色专业镇、打造世界级文旅康养目的地等重大部署,忻州市统筹实施人才引育项目,开展人才三大行动,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产业人才柔性集聚行动方面,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与上海盎华精控电力公司首席科学家高文秀等6个产业人才团队达成深度合作;在青年科技人才强基行动方面,2024年开始由市科技局牵头,每年选聘5—10名“科技副总”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实用技能人才培育行动方面,新增定襄车工、黄酒酿造工、黄酒评酒师等技能培训及考证取证工作,以培训赋能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一年来,特色专业镇共计培训625人,新增技能人才215人、高技能人才15人。
搭建承载平台
全力推进“科创驿站”科技园建设,着力强化创新要素支撑
强化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做优产业链,承载平台意义重大。
忻州市以“科创驿站”科技园建设为抓手,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链接机制,同步推动县(市、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创业园共享创新资源,释放倍增效应。短短一年多时间,累计吸引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33个创新平台和安耐哲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智创药研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企业创新平台,集聚200余名创新人才。市科技局牵头整合入驻人才组建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常态化入企摸排技术需求,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29项,忻府晨辉锻造机器人、原平佳诚液压重型矿车油气悬挂系统、神池东湖村绿色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转化。
“人才强市”,在这个醒目的路标之下,忻州市坚持把“博士服务团”作为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借力服务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2022年以来,累计争取3名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28名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忻挂职(数量全省第1)。将博士团成员纳入人才智库、市委联系服务的专家队伍,授予“特聘专家”称号,组织开展“科技博士服务团基层行”,提升挂职综合效能。全市共建博士工作(服务)站43个,涵盖医学、农业、数字经济等7大领域,吸引集聚硕博高端人才100余名。目前,全市12个博士创新站被认定为山西省博士创新站,认定数量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第2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忻州市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忻州市选聘“科技副总”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优质民营企业选聘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专家任“科技副总”,解决技术创新难题,提升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平台建设综合水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29名专家正式对口受聘为29家民营企业的“科技副总”,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评价入库118户,高新技术企业新申报72户。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招引人才,如获至宝;使用人才,科学合理……一次次“城”与“才”的双向奔赴,让忻州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
创新服务方式
全面创优人才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人才品牌
砥柱能承重任,惜才必以真心。
忻州市始终把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着力整合各类资源,聚焦人才引进招聘、人才教育培训、人才公寓建设、人才综合服务等,全力为人才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全链条服务,全力打造人才生态“绿水青山”,让人才在忻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去年,忻州市高标准、高品质承办山西省专家休假疗养活动,32位来自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省级专家在忻参观考察、休闲疗养、互动交流、碰撞思维,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专家高度赞誉。全面升级人才沙龙,举办“忻兴向荣向未来”青年人才之夜活动,邀请科创驿站科研团队、博士服务团、“科技副总”、高层次青年人才、在忻实习实训大学生、“学子归巢”工作站负责人、忻州古城“忻青年”团队等青年人才代表65人,围绕“青才在忻话未来”主题开展交流互动,提升广大青年人才的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忻州市制定《忻州市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内容包括人才公寓、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火车站绿色通道、公共交通、文体、景区游览、酒店消费、公积金贷款等,同步制定《忻州市“桐欣英才卡”服务指南(试行)》,为优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政务快捷、健康管理等8方面18类服务,并逐人配备人才专员,提升人才服务精准化、集成化水平。协调解决了6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难题。
尤其是,忻州市探索打造“桐欣商务区高端人才公寓+人才周转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驿站”全链条人才安居体系。将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一体纳入人才安居住房,为人才提供更优质服务、更舒心享受、更便捷生活。桐欣商务区项目加快推进。云北小区首批96套人才周转房具备拎包入住条件,已入住10名博士人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新的征程,忻州将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才汇才,以活力迸发的机制引才育才,以筑巢引凤的方式用才留才,以近悦远来的生态惜才爱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忻州篇章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