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7 | 来源:山西财政
近年来,忻州市财政局以开展“绩效提升年”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绩效管理标准,强化绩效管理队伍,探索绩效管理“新路径”。
破题研究 组织开展两个试点
聚焦成本绩效管理改革和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试点先行、重点攻坚。
在成本绩效管理改革方面,选择五台山机场航线和运营补贴资金、行政办公区物业管理费、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试点,为制定成本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提供依据。
在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方面,率先采取市县联动方式,选择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两个领域开展分行业分领域指标标准体系建设,绩效目标设置质量显著提高,并已应用于2025年预算编制。
夯实基础 牢牢扭住四个关键
做“细”事前绩效评估。全面细化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对时间节点的前置性、评估主体与实施主体的独立性、金额标准的统一性作出明确要求。
做“严”绩效运行监控。实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定期监控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双监控”模式,并将监控结果作为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的依据。
做“精”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项目的选择上,围绕预算编制的难点痛点深挖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政策设计缺点;报告质量把控上,开展联评联审,积极借助专家力量,把握评价思路、侧重点和结果应用;第三方机构的使用管理上,通过对报告质量打分,评选优秀机构和优秀报告,并结合参加省厅绩效报告评审情况,甄别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能力,作为精准选择第三方机构的依据。
做“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紧密融合,实现与预算编制实质性挂钩,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对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和部门绩效自评为“中”“差”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压减5%-20%或取消预算安排。
能力支撑 打造一支过硬队伍
围绕夯实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基础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提升全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线上依托“绩效云课堂”,组织实施了第三批次初、中、高级网络远程培训,实现预算单位绩效业务人员全覆盖。推动绩效管理意识从“让我干绩效”向“我要干绩效”转变,进一步提高全市绩效管理队伍素质。
制度建设 建立三种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修订完善《忻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市直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开展考评,督促各级各部门强化绩效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督导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市对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督导机制的通知》,对绩效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实现绩效管理“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同时,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时分享给县级财政部门,实现市县工作联动、步调一致。
建立重点绩效评价联评联审机制。建立由财政局、绩效专家、第三方机构组成的“联评联审”机制,成立“1+N”绩效评价联评联审工作组,提高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同时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后半篇文章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忻州市财政局将围绕加强制度创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成本管控的绩效评价,建立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财政支出标准,积极推动财政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