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智能大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2-07   |  来源:山西日报

大棚内,成熟的香蕉挂满枝头,填补了北方无自产南方水果的空白。

隆冬时节,忻州市忻府区乡道旁,白色棚膜覆盖着的连片大棚,在暖阳下泛起点点银光。冬日天寒,蔬菜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生机勃勃,一派忙碌景象。

“根部削干净,把不好的择出去。”大棚内,种植户杨春光正忙着收割成熟的芹菜。她种植蔬菜已经六七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眼前这些芹菜是九月份种的,一个大棚能产一万多斤。收割完这批芹菜后,抓紧整地,趁春节期间,倒茬种香瓜。”忻府区桥西街道光明西街社区负责人刘国庆向记者介绍说,该地是移民村,建有温室大棚100多座,主要种植西芹、西红柿、香瓜等,每座大棚年收益8万元左右。

邻近的北合索村,村民范银峰正在大棚内翻整菜地,等订购的香瓜苗一到,就能直接种植。“‘忻州香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好,收益高。”作为村里第一批种植蔬菜大棚发家的“大户”,范银峰是村民们公认的“能人”。靠大棚种植,范银峰在省城买了房,买了车。

北合索村已有16年的大棚种植史,通过科学管理,该村出品的大棚蔬菜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经过政府大力扶持推广,如今,大棚蔬菜种植已扩展到周边各村,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之前的大棚都是自己弄,拉帘子、放帘子全靠人工,特别麻烦。现在更新成了半自动,省去了不少的人工和时间。这样一来,温度、湿度基本上都能控制好,蔬菜的产量提升了不少。”九原街道土陵桥村联栋双拱双膜温室示范基地光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侯学光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十座大棚连接形成一个偌大的白色方阵,棚与棚之间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并配有智能温控监测系统,自动控制温室卷帘、喷淋滴灌等设备。蔬菜区,生菜、包头菜叶片鲜嫩肥厚,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瓜果区,草莓娇艳欲滴,香味浓郁;香瓜藤蔓缠绕,已有鹅蛋大小;试验区,已成熟的香蕉填补了北方没有自产南方水果的空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大棚的湿度、温度等参数,实时监控蔬菜生长情况,确保其品质和产量。”侯学光说,基地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种植,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为集体经济增加了可观的收入,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增加收入。

“我们的目标是把各蔬菜大棚基地打造成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忻府区高级农艺师王伟峰说,目前全区温室大棚播种面积2.05万亩,总产量7.02万吨,总产值31250万元。下一步忻府区将全面实现大棚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将其打造成为农业旅游示范区和产业振兴试验区。(文/图李春泽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