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 来源:山西日报
秋日里,偏关马头山(小元峁段)明外长城远景。吴杰强摄
从山海关离开大海后,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北方辽阔的山川大地,一路向西。不辞千里奔赴,长城最终在九曲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第一次与黄河“相会”。
站在黄河入晋的起点偏关县老牛湾,纵目远望,长城烽火墩台矗立山巅,秋风萧萧千年不改,黄河水在其侧往复盘桓,一改浊浪排空的咆哮为静水流深的呢喃,落日余晖中,长城与黄河“牵手并肩”尽诉历史的苍茫。热爱摄影的内蒙古游客蒙志峰先生连连说“不虚此行”。
偏关因偏头关而得名。《偏关志》称:“宣大以蔽京师,偏头以蔽全晋。”明朝时期设九边重镇防守,山西镇(又称太原镇)就驻防在有“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之称的偏头关。明朝200余年的驻军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完备的古军事防御体系,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长城遗存——明长城126公里、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
2022年,偏关县被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重点县。偏关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滑石堡、老营堡、水泉堡、丫角山、好汉山等为支撑,通过修缮保护、文旅融合、业态升级、龙头引领,形成长城旅游带、边塞风情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62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中,老牛湾——丫角山(偏关老牛湾景区)列入长城文化遗产探访之旅,偏关古城列入长城古城新貌发现之旅,老牛湾村列入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
天性豪爽的蒙志峰得知来自北京自驾游的宋先生一家第一次来偏关,热情地推介他们务必到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转转。红门口地处我省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明朝“隆庆和议”之后,在长城沿线对外开放11个陆路口岸,红门互市即是其一。在上世纪60年代,偏关人将地上长城搬到地下,建成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开发最好的“地下长城”。
在偏关,还有一道当地人引以为豪的“长城”。曾经的偏关环境恶劣,生态脆弱,森林覆盖率不足4%,水土流失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0.6%。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代代偏关共产党员咬定青山,带头年年义务植树,经过45年不间断实施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硬是绿了一座又一座荒山。现在全县林地面积增加到146万亩,绿化率达到40%。
而今,慕名前来偏关的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民歌二人台、踢鼓子秧歌、九曲黄河阵等展示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的表演项目,还可以品尝到碗饦、羊肉、油糕、小杂粮等地方美食。该县县委书记杨晓宏说,长城和黄河在这里第一次“相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老牛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偏关加快实施“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三绿发展战略步伐,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将讲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相得益彰的偏关故事。(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