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县以农商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23   |  来源:忻州日报

——融合作笔 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青山绿水、溪流瀑布、茅屋村舍、渔舟小桥……这是600多年前,画家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山水旖旎、田园如画、特色民宿、游人如织……这是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管涔山下跃动着乡村振兴活力因子的“归田园居”式的美景。

宁武汾源。吴光宇摄

“煤炭黑”与“山水绿”——宁武县长久以来的两种反差形象,构成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最基本的“底色”。近年来,宁武县坚持走好绿色转型之路,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稳煤强县、特优兴农、强旅富民”发展思路,强化项目支撑、做足山水文章,走出了一条以农商文旅融合带动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唱好“文化”大戏 “流量”变“留量”

边墙城堡、吊桥古道、老街长巷……汾河岸畔,宁化古城静美如画。

先有宁化城,后有宁武县。宁化村位于宁武县南部,是一座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也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小型宋城,又称“宁化宋城”。村里迄今保存着明代万佛洞、元代关帝庙、金代泰山庙及南北瓮城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宁化村2022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入选山西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

宁武县宁化古城。吴光宇摄

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相伴而生、密不可分。如何让文化与旅游双向奔赴?宁武县坚持传承历史文化、增强脱贫功能、改善当地民生的宗旨原则,对宁化古城实施保护修缮,挖掘古内涵,策划新亮点,不断积攒文旅融合发展的朝气、底气、烟火气。

宁武县依照宋朝的建筑风格对宁化古城“修旧如旧”,让宋代一条街、城南关帝庙、南城门、铁索桥、千户所官衙、官道、教场等古迹活化重生,彰显历史文化魅力。毛建茶、老醋坊、粗粮馆、月饼铺、烧烤吧等各色商铺店肆则聚集在街巷之上,以独特风味吸引着风尘仆仆的游客驻足于此。

有人追逐古风古韵,也有人享受人间烟火。宁武县对宁化古城的活化加快了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的价值捆绑和价值转化,形成了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文旅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乡村。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背后,也是文旅行业面对的新变化与新挑战。宁武县主动迎合市场需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不断丰富文旅场景和业态。

7月27日,首届宁化古城文化旅游节暨露营基地推介会开幕。旅游节举办期间,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电音节、打铁花表演、马戏团表演、机车展示及美食体验等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在集中展示宁化古城特色生态旅游文化和浓厚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为各方游客提供了美好难忘的文化旅游体验。

首届宁化古城文化旅游节暨露营基地推介会。吴光宇摄

一子落满盘活。乘着宁化古城文旅发展的东风,周边村落联动发展,创新植入观光车、农家乐、工艺品、民宿露营等各类消费业态,打造融观赏游玩、生态休闲、采摘体验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美丽经济”。2023年,宁化古城全年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33.75万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旅融合激发了古城活力、增强了古城人气、活化了古城业态,宁化古城历久弥新、华彩绽放。

盘活“山水”资源 “风景”变“钱景”

乌金滚滚、山水共色。于经济而言,“煤”是宁武的强劲动力;于生态而言,“美”是宁武的天然底色。在这对看似矛盾的对立体中,如何实现利益共享?宁武县有着自己的解题路径。

宁武县确定了“以煤促旅、强县富民”的战略规划,希望借助煤炭资本,通过资源整合、实体重组,高标准开发建设景区实现提质升级,从而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展宁武旅游辐射范围,构建以“大芦芽山”为核心的旅游大格局。

4月10日,芦芽山景区经营主体转换签约仪式举行,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煤炭产业和文旅产业的一次有机融合,绘就宁武旅游业新的发展图景。

芦芽山景区太子殿。吴光宇摄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万年冰洞、悬崖栈道、天池湖泊……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宁武县对芦芽山旅游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提质升级改造。芦芽山景区投入1200万元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对各景点、游客中心、停车场进行环境整治、维护修缮、完善配套和服务提质。

以时代特质解读“山水”的内涵,才能打造出更多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山水”文化、“山水”产品、“山水”业态。开山节、汾源庙会、游伏节、消暑节、电音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提升了大芦芽山景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五一”假期期间,景区还策划了“芦芽开山日礼至情也至”活动和答题趣“芦芽”活动,通过建设互动式景观、引入沉浸式体验、发展参与式旅游,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吸引更多旅游爱好者走进景区。今年“五一”假期,芦芽山景区共接待游客6.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9.03%。

芦芽山景区还充分利用高山避暑游优势,全力推进“文化+研学游”,将研学活动与文化、旅游、农业充分融合,通过建设网红打卡点、大自然研学基地、一村一品康养体验区等特色活动,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同时,积极融入“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布局,构建“生态度假+森林康疗+运动娱乐”三位一体产品体系,发展森林运动、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旅游项目,重点推进百里林海森林康养项目,打造具有宁武特色的原生态康养基地。

山水增色,旅游增兴,最终是为了百姓增收。以山水生态和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为发力点,宁武县还将狠抓促转型、提品质、优服务、补短板、强宣传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大芦芽山”开发建设,实现乡村和美、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目标。

做精“融合”文章 “颜值”变“产值”

山水旖旎、村落如画、项目遍地、游人如织……宁武县乡村“颜值”蝶变的背后,氤氲着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农商文旅融合。

宁武县头马营育苗基地毛建草育苗中心。张存良摄

一方山水满眼盛景。宁武县以“千万工程”为指引,持续推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不仅激活了全域旅游经济,同时也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山林乡野,通过唤醒沉睡资源,激活美丽经济,创新消费场景,驶上了乡村富民增收的快车道。

余庄乡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结合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打造万亩莜麦种植基地和鸭子海文旅休闲项目,将运动休闲、亲子娱乐、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多元体验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景区业态发展,满足周边游客休闲旅游的需求。东寨镇的大庙村、高桥洼村、窑子湾村抱团发展,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打造出乡村驿站、森林康养小院等多处景点,吸引游客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三马营、二马营、窑子湾等村则成立宁武县东寨汾韵传统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定期演出,让传统文化撬动旅游产业。西马坊乡依托三线建设工厂遗址打造“红色景区”的同时,建设了七彩滑草滑道、高空玻璃水漂流滑道、水上乐园、丛林穿越等一大批项目,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大石洞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不断提升村庄“颜值”,推动村集体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形成集“体验+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旅游目的地。高桥洼村建设起了美食一条街,形成了集聚效应,填补了芦芽山景区西线景点的业态空白。麻地沟村以村集体为经营主体,依托万年冰洞天然独有的特点向游客提供棉衣租赁服务,让“冷资源”产生了“热经济”。

一个个村庄,一个个项目,让散落各处的山林、幽谷、沃野、溪流串点成线,使宁武丰富的山水资源转化成鲜活的文旅产品。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靠着旅游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为更好地探索农商文旅融合新模式,全面带动全县农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宁武县还引导全县198个行政村的衔接资金投入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按照相应比例收取收益金,促进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同时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等各类实体店铺400余家,让1900余人吃上旅游饭,2400余人实现直接或间接就业。毛建茶、银盘蘑菇、胡麻油、高原艾草等土特产品则依托电音节、美食节、乡村e站等渠道顺利“出圈”,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座大山巍峨耸立、一条长河蜿蜒涤荡、一方沃土神奇瑰丽……宁武,这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在农商文旅的融合下,正处处迸发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勃勃生机。(郝永峰

[编辑:张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