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瘾!北路梆子《双官诰》唱燃忻州大剧院

发布时间:2024-07-10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三朵“梅花”同台献艺

——赴港演出载誉而归 三朵“梅花”同台绽放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李一舟、付秋杰)7月7日晚,承载着中华孝道文化的北路梆子传统剧目《双官诰》在忻州大剧院浓清上演。主角儿王春娥由中国戏剧第十五届“梅花奖”获得者贾粉桃担纲主演,剧中另外两位主要人物忠仆薛保、成年英哥分别由“全材须生”、第十届梅花奖得主杨仲义,“塞北明珠”、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获得者成凤英领衍,三朵雁剧“梅花”同台绽放舞台,为忻州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此次联袂演出是忻州大剧院继成凤英主演的《画龙点睛》、杨仲义主演的《醒醉记》后的又一场,也是三人继参加香港“首届中华文化节暨第十二届中国戏曲节”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成功后回忻的汇报演出。3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以优美的唱腔、真挚的情感、清晰的吐字、自如的演唱,共同演绎了经典剧目,使现场观众如醉如痴、掌声不断。

《双官诰》讲述了薛子岳在镇江行医被误传客死他乡,老仆薛保千里搬尸运回安葬,薛妻张氏、李氏弃家改嫁,抛下孤儿英哥,为延续薛家血脉,薛保和粗使丫环王春娥织布养家、尽节抚幼。幼年英哥不肯勤学,春娥加以教训,英哥不解,口出伤言称春娥非其生母,春娥气急怒砸织机,薛保再三劝导,英哥悔醒,后发奋苦读终得中状元。其时薛子岳也得功名回家,全家团圆,薛子岳感念爱戴春娥贤淑良惠,遂娶其为妻,春娥获父子“双官诰”的故事。

梨园有句行话称“男怕《斩子》、女怕《教子》”。《双官诰》原名《三娘教子》,该剧是贾粉桃1979年考入忻州地区艺校后的启蒙戏,凭借出众的扮相、优美的唱腔和扎实的表演功底,其因此剧先后获得了1983年的山西省教学剧目汇演一等奖、1987年山西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主角金牌奖及山西省青年演员戏曲广播赛“杏花奖”,由此,《教子》既是贾粉桃叩开艺术大门的奠基之作、成名之作,也是其历经数年舞台实践、潜心打磨后的长期保留剧目。

当晚,贾粉桃扮演的王春娥优美、柔美且中规中矩,其激越酣畅、清新宽厚、极具穿透力的嗓音,真假声巧妙结合的声腔,一举手一投足,把一位忍辱负重的母亲喜怒哀乐的形象刻画演绎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而与其配戏的另外两位“梅花奖”得主杨仲义、成凤英,同样是功底深厚,唱腔设计优美高亢,人物情感把握得当,面对台下太多戏迷的期待,他们清晰柔美、跌宕起伏的激情表演,成功地塑造出了有担当、重情义,懂孝悌、知反哺的人物形象,引发了现场观众深深的共鸣。

据悉,《双官诰》最终剧本由原山西省文化厅厅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曲润海先生根据传统演出剧目《双官诰》改编,此次三人的联袂演出,也是贾粉桃当年晋京“夺梅”时与杨仲义、成凤英同台演出后的再一次同台亮相。

“三位‘梅花’名角儿及所有演员不仅唱得好,演得也很妙,剧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耐人品味,心理活动细腻而复杂,围绕‘情’字展开接二连三的戏剧性冲突,越到后面越引人入胜,俨然一出扣人心弦的心理剧。此外,该剧舞美设计也十分“抓人”,其中许多场面,都宛若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现场观众宋女士如是说。

“之前看过好几个版本的《双官诰》,也有读过文字版的,这几天在忻州连着看了三场北路梆子的演出,真是让我惊艳。不愧是‘梅花奖’得主,演绎出完全不一样的韵味,不虚此行。”来自运城的观众孟先生在朋友圈为该剧点赞道。

据悉,不久前的6月21日至23日,三位“梅花奖”获得者杨仲义、成凤英、贾粉桃等一行69人组成的交流团,应香港祥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邀请,参加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主办的“首届中华文化节暨第十二届中国戏曲节”文化交流活动。在香港大会堂,他们带着国家级“非遗”北路梆子传统剧目《醒醉记》《画龙点睛》《双官诰》,以精湛的表演、惊艳了香港市民和戏曲爱好者。《文汇报》于6月24日作了题为“北路梆子临香江 观众感动泪如雨”的报道。

梆子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蒲剧)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有三百多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有过"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赞誉。

中国戏剧第十五届“梅花奖”获得者贾粉桃饰演王春娥

中国戏剧第十届“梅花奖”获得者杨仲义饰演忠仆薛保

中国戏剧第十四届“梅花奖”获得者成凤英饰演成年薛英哥

薛妻张氏、李氏弃家改嫁

春娥、薛保尽节抚幼

春娥教子

薛保劝导英哥悔醒

英哥离家赶考

春娥薛保目送

薛子岳得取功名回家

英哥得中状元

“双官诰”

娶春娥为妻

大团圆


[编辑:张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