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1 | 来源:新华财经
7月初,2023年山西省忻州市中考成绩揭晓,宁武县阳方口中学以亮眼成绩“一鸣惊人”。从濒临“关闭”到逆袭崛起,阳方口中学不仅交出完美的升学答卷,也交上了宁武县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可喜“试卷”。
近年来,宁武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强国战略,破藩篱、引资源、补短板、求突破,走出一条“小县办大教育、山区办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蹚新路:乡里来了市级学校
阳方口镇位于宁武县北,古时为交通重地,有“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之称,人口众多、商贾不绝。阳方口学校创办于1952年,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学校,1984年初中部搬迁后改为阳方口镇初级中学,2012年还先后整合两所矿属中学,足见其规模。但随着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学生流失严重,甚至一度出现老师挨家挨户“敲门招生”的情况。
大批学生流失、优质老师“跳槽”出走、教育质量日渐式微,这是四年前阳方口中学的真实写照,也是大部分乡村教育的发展隐痛,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发展,也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症结。想要在如此困境中蹚出一条路来,宁武需行非常之举。
2020年,宁武县振兴乡村教育的破局之战率先在阳方口打响。经过深入调研、多方求助、反复论证后,宁武县委托忻州师院附中对教育基础薄弱、管理经验缺乏、优生外流率高、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阳方口中学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托管”意味着打破原本的校际壁垒,重塑教学模式,对委托方和受托方都是一场考验。“可以说这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探索。县里更是拿出最强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支持这项工作。”谈及当初,宁武县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建青言辞坚定。
“所有老师都顶着相当大的压力,不仅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更多还有来自宁武人民的期望。”忻州师院附中阳方口学校校长郭永茂的话语,言真意切。
作为全市优质学校的忻州师院附中从2020年起先后选派37名任课教师及忻州师范学院选派的6批130名实习支教生,组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进驻乡村、扎根教学。
优质教师带来优质教学。结合实际制订教学计划、群策群力落实课前备课、聚焦效率抓课堂教学、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建立科研工作制度……在阳方口中学,忻州师院附中不仅复制了原有的教学经验,还立足实际、因材施教。
“基础差是这里的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周倩楠是阳方口中学一位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每一位老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不仅要让他们接受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还要获得同样的成绩。”
一组阳方口中学近年来的招生数据更有说服力。2020年初全校仅有28人,2020年招生171人,2021年招生207人,2022年招生195人,2023年招生200人。
数字之变反映办学质量之变的同时也在折射家长观念之变。四年前家长“千方百计”想要把孩子送走的地方正迎来一波“回流”热潮。如今,阳方口中学不仅得到阳方口镇和薛家洼乡学生的青睐,还吸引了县城的学生。
让优质教育跨越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宁武在关山重地上蹚出一条振兴乡村教育的突围之路。
强筋骨:教授名师来上课
“当下的教育要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充满爱,充满关怀……”11月初,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民祥在宁武县化北屯中学为全校教师进行一场题为“生命关怀与德性自觉:好教师成长的逻辑前提”的讲座。
吴教授的此次成行始于宁武县今年开展的专题项目——“宁武县乡村教育振兴与化北屯中学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
化北屯中学位于宁武县西南部的宁化镇化北屯村,靠山沿沟、村落散布,属于偏远山区。化北屯中学覆盖周围新堡乡、西马坊乡、石家庄镇、宁化镇等四个乡镇的学生。“这一带留守学生较多,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位、学生厌学怠学、教师干劲不足、教育成效不明显的情况。”说起现实,化北屯中学校长田伟直言不讳。
乡村教育振兴既是教育课题,也是时代命题。“托管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一校之困,如何让更多本土学校自身强起来,这一次,宁武将解题的落脚点瞄准教师队伍。
2023年7月,宁武县根据乡村教育发展需要设立“宁武县乡村教育振兴与化北屯中学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专题项目,与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签订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协议,实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宁武县化北屯中学实验项目”,希望引入更多拥有教育相关学科背景的教育专家和资源,引导本地教师通过交流和提高自身能力,相互协作,共同提高本地的教育质量。
已在化北屯中学任教八年的李钦听取结对老师山西省教学能手、中小学一级教师武艳珍的课后,感触颇深,“越来越理解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
每学期有针对性组织管理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引领团队建设和指导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专家、名师“逐科”“逐人”“逐课”诊断课堂教学,总结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专家引领,名师参与,一对一指导,科学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及六年行动计划;根据地域及学生特点,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注重过程,强化特色,养成化北屯学校文化气质,形成文化品牌……随着“专题项目”的落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也纷纷“上线”,一个包括教授、博导、硕导、高级教师的省内外专家名师团队也随之奔赴宁武。
“名师团队的到来不仅让我们的老师有了教学方法之变、教学观念之变、教学理想之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变化,让家长看到希望。”化北屯中学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冯春霞言简意赅。
名师“走”进来、资源“活”起来,教育就会“稳”下来。宁武县统筹教育优质资源,深入开展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在形式、内容及深度上有新突破新发展,真正做到横向贯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帮扶,让乡村教育有了“看得见的改变”,也为乡村振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向未来:全域发力厚植教育土壤
无论是阳方口中学的“教育托管”还是化北屯中学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宁武县在振兴教育的布局里从来不是一招之力。
宁武县委书记高建文的思考有着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教育是落后地区长远发展的根本之计,是激发人内生动力的最有效手段。办好教育不仅寄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促进地方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提振全县教育水平,近年来,宁武县从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多维度发力,跑出县域教育新速度,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崇尚教育的气象也在全县加速形成。
教育改革活力全面释放。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县管校聘”改革、高考改革等深入推进,实验小学“完善德育评价”项目获批省级改革试点,2022年宁武受邀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参加全省高考综合改革座谈会。
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教育发展更有底气。从2016年至2022年累计投入27.15亿元,每年专门列出资金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
放大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学生。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县域实际情况的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寄宿生生活费全免,高职高中参照义务教育学校实行“三免一助”,每年增加资金投入约1000万元,做到应助尽助、精准支助,让“一个都不能少”变成“个个都更好”。
名师培养计划成效日渐显现。包括校长、教师在内1800余人次外出培训,研修脚步遍及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广东等地。
职业教育焕发新生。宁武县职业中学不仅立足社会需要开设焊工、电工、计算机技能培训,还围绕当地旅游产业与旅游公司合作开设旅游专业培训,带动城市人口回归乡村,有效激活了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全民支持教育事业的热潮也在兴起。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宁武县教育事业受助的资金和物资合计762.8万元。团县委发起“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助学活动;县政协和深圳市盈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李培鑫优秀学生奖”和“王凤英优秀教师奖”;宁武县祥和煤炭经销有限公司设立“汾源助学奖”;葛氏兄弟设立“双鸿助学金”;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民营企业家李俊杰连续多年捐资助学;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自2021年以来,已在宁武开展教育帮扶活动30余项,为宁武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工委力量”。
宁武县教育的大变化还可以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中得到生动注解。学前教育公办引领、普惠发展,全县有幼儿园20所、幼儿3564名,普及率达96.7%,普惠率达88.1%,毛入园率达97.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全县有学校24所、学生12026名,今年中考达线率在全市14个县域中名列前茅,稳居全市第一梯队前列。职业教育求真务实、稳步增效,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在校生从2014年的187人增长到目前的765人。高中教育打出品牌,高考成绩连续十年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亚峰再次寄予殷殷嘱托:“宁武县教育工作者要铭记誓言,踔厉奋进,勤学笃行,为推动宁武教育全面发展尽心尽力,不负人民期望。”(郝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