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2023-08-11   |  来源:忻州日报

今年以来,忻州市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和美,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稳定。

粮油种植任务超额完成,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出台关于做好春播保面积系列文件,推进千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开展种植粮油作物一次性补贴申报,多措并举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上半年农业生产顺利推进。粮食、油料、大豆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03.4%、114.9%、100.6%、102%,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加快设施蔬菜、设施水果等建设,重点支持蔬菜集约化育苗场、果蔬标准化示范园、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等。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3268.5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315.5亩、塑料大棚2953亩。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2020-2022年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93个,新增库容30.6万立方米以上。推进忻府区省级冷凉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原平市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和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偏关县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五台县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建设。

畜禽产能持续释放,生态养殖更加凸显。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打造晋岚绒山羊、天牧参羊、杜湖神羊、繁峙出口肉牛等地方特色品牌,畜牧业产能持续释放,主要畜禽出栏量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增长8.2%,牛出栏增长8.5%,羊出栏增长2.1%,家禽出栏增长5.1%。其中生猪产能仍处高位,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是正常保有量的119.7%。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成75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全市第一个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忻府区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投产。

农产品加工营收“双过半”,产业集聚成效显现。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杂粮食品、中药材、肉制品、饮品(药茶)、酿品、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成势,神池肉羊、静乐藜麦、岢岚沙棘省级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快速推进。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发展到128个、省级发展到85个、国家级1个。上半年,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任务完成率56.3%,实现“双过半”。专业镇建设如火如荼。协同推进代州黄酒省级专业镇和宁武药茶、神池特色食品市级专业镇建设。代县雁门关镇以黍米为主导产业成功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代州黄酒连续组团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长沙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暨食品工业“三品”成果展等专业大型展会,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宁武县拟划定管涔山脉3万亩野生毛建草和野生中药材区域为种源保护基地,新建毛建草、艾草种苗基地3处,年内药茶原料种植基地将达到1万亩。神池县发挥专业镇平台集聚功能,推行“专业镇+市场主体”培育模式。

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2.6亿元以上。制定出台支持蔬菜、牛、羊、黄酒、杂粮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倍增“1+5”组合政策,预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亿元以上,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一产。重点项目提速推进,列入全省农业特优产业重点项目16个,项目总投资4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7亿元,年度到位资金2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26亿元。1至6月,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前5个月回升3.3个百分点。

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片(区)处理”垃圾收运体系,乡镇、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8.11%、92.38%;建成固定式中转站247个、移动式中转站18个。稳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完成新改厕6816户、问题厕所整改1868座。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宁武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顺利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职责逐步理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省级试点已建设完成,实现与省级平台全面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3958家、4394个。

总体来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2元,同比增长8.5%;占比近65%的畜牧业表现亮眼,产值可比价增速7.4%,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4.1个百分点,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贡献出农业力量。(刘鑫林)


[编辑:张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