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云上文博会系列活动“文化名家会客厅”第二讲收官

发布时间:2023-01-06   |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听高江涛展现“最早中国”图景

陶寺遗址,一向被称为早期中国。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1月5日,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系列活动之“文化名家会客厅”第二场讲座圆满落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领队高江涛的带领下,29609位公众在直播间内共同走进了“最早的中国”,感受到最早中国的图景。

图左为高江涛,右为吕国俊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遗址面积400多万平方米,距今约4300年到3900年,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对于高江涛来说,他的考古生涯,也是从陶寺开启的,从博士时期的田野考古实践,到工作后的扎根陶寺,高江涛“以陶为伴,以寺为家”,在山西深耕和挖掘文化的精神,令人佩服。何为中国?国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本次讲座中,高江涛立足陶寺遗址,将自己扎根陶寺18年之久的考古历程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向大家展现了一个“最早中国”的概念。讲座中,高江涛展现了陶寺遗址多年来的众多考古成果,尤其是对近年来在陶寺宫殿区的考古新发现,为公众铺陈开一幅“最初中国”在山西的历史长卷。他分别从本意“中国”、“国家”形成、 共识“地中”、“最初中国”、最初中国的图景进行阐述和介绍。

在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里,高江涛首先肯定了“最初中国”与晋南的密切关系,从政治实体的角度,说明陶寺都邑还要早于著名的二里头都邑约300年,让陶寺是“最初中国”的考古结论更有说服力;再次,分析了“最初中国”在不同历史进程中的新形态,也就是对在山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文化母体中孕育的“中国”、诞生了的“中国”、不断发展的“中国”这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阐明“中国”一词,出现在尧舜禹时代,最初指的就是“晋南”这块地方,这里曾保留了远自7000年前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从另一个层面,高江涛解释了陶寺文明呈现的“最初中国”图景中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在中原、河套、海岱、江汉、甘青、江浙等区域文化的互动碰撞和文化融合中,出现在陶寺的早期国家,具有海纳百川、务实创新、传承发展的特质,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

作为本场讲座的主持人,山西晚报副总编吕国俊在讲座最后总结,“高老师提到一个观点,陶寺所在的地理环境,是文明易生之地。扩展到表里山河、积淀深厚的山西来说,同样是文明易生之地,特别是历史上各种文化碰撞频繁。这句话的当代意义,是促使我们有责任发掘和发现山西更多的原创文化元素,塑造新的风尚,优化新的制度,当然也要从历史成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有所创造,把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华夏文明5000年,我们在不停地探讨中华文明发源之地,陶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频频填补着历史的空白,也将最早中国的图景呈现在大家眼前。直播间里,热心网友们频频点赞,名为Jeff的网友表示,好喜欢这个系列的讲座,专家学者们真正把山西文化的内涵做出了全面介绍,为山西骄傲,为山西文化骄傲。

请大家持续关注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视频号、新浪微博@山西晚报以及腾讯会议在线观看。具体讲座安排见下图,更详细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博山西(ID:sxwbwbsx)。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