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赋能高质量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31   |  来源:忻州日报

河曲县是省委确定的全省两个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县之一。河曲县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中心地带,下辖4镇9乡,国土面积1323平方公里,总人口12.35万人。近年来,河曲县委坚决扛起改革主体责任,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重实战、高效率的原则要求,抓紧抓实系统重塑、功能再造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稳步完成,行政支出更加优化,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为全方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坚持谋定后动,推动机构重塑重构,行政支出更加优化。一是深入学精神。县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贯彻省委、市委关于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吃透精神、把定航向,确保改革有序推进。二是精心定方案。先后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425人次,组织专家学者论证5次,与省、市编办沟通8次,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分别修改16次和35次。三是大刀阔斧改。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135个领导职数精简为114个;将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事业编制核减48%,“大部制”目标基本实现。2021年县直部门公用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1.3%,乡镇同比增长7.6%,“减上补下”成效明显。改革过渡期之后,县直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减少1050万元,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福利、“五险一金”等支出每年减少1.33亿元。

坚持人岗相适,合理配备涉改人员,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一是无缝衔接。部门重新组合后,根据“一事一岗、多事一岗”需要,对涉改人员定岗定员定责,有效防止了人员漏管脱管、工作断档空档。二是合理调配。对因改革超编的903名事业人员,采取到对口党政部门跟班学习锻炼、担任村(社区)“两委”主干和综治网格员等多种方式,重新调整配备,优化了人员结构。三是妥善安置。用足用活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和事业人员等级晋升制度,为55岁以上的科级干部解决职级待遇,鼓励退出领导岗位,纳入“干部周转池”统一管理,安排参与“两委”换届指导、疫情防控督查等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四是行政效能显著提升。通过推行大部制,大经济、大农业、大建设等宽职能架构初步形成,有效解决了机构职能重叠、职责交叉、效能低下的问题。例如在农田建设方面,改革前农业部门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部门负责坡改梯、农机部门负责农田宜机化改造;改革后,由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更好统筹政策。特别是副县长兼任局长后,减少了请示层级,落实时间大大缩短。

坚持建章立制,促进职能深度融合,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制定出台《关于解决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新组建部门运行中突出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优化内部运行,强化工作衔接,促进机构高效运转。一是理顺领导体制。创新单位党组职务设置,副县长兼任局长的,同时担任局党组第一书记,由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担任党组书记。凡涉及“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由党组第一书记召集党组会议作出集体决策,其他事项由党组书记主持开展。二是厘清工作职责。副县长兼任局长的政府工作部门,明确由局长负总责;常务副局长主持日常事务,做好分管工作,重要情况向局长汇报;其他副职做好分管工作,对局长负责。三是完善运行机制,涉改部门制定与省市部门的对应关系表,建立对乡镇的指导机制,在部门内成立了若干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具体对接省市相应部门,有效解决了“一对多”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建立了周例会、公文审签、民主决策等日常运行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四是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通过健全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配强工作力量,部门间协调配合更加顺畅,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明显提升。例如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纳入项目推进中心,一体推进调度,去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开工率达88.9%,云数据、磷酸铁锂等一批“六新”项目落地投产。

坚持人事联结,切实提升改革实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一是着力解决工作“谁来干”的问题。针对部门重组、职数核减、管理方式改变,一些干部思想困惑增多、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出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重点指标、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责任制推进落实办法》,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改革后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压实责任,有效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二是着力解决“怎么干”的问题。通过上下对接、相互衔接、沟通协调,推动“三个重点”顺利实施,有效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干得好”的问题。制定《科级干部实绩考核评议办法》,构建“实绩档案+综合考评”的评价体系,严格兑现奖惩,2021年以来先后提拔重用17名担当作为干部,表彰奖励10个先进单位和30名优秀干部,免去履职不到位的两名“一把手”和一名副职,有效解决“干得好”的问题。四是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突出“强基层”,大力推动服务事项到乡村、工作力量到一线,群众办事实现了就地办、即时办。例如,以前群众必须到县政务大厅办理医保报销,现在在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就可直接办理。(记者王国梁)


[编辑: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