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农”压舱石 稳住农业基本盘

发布时间:2022-01-22   |  来源:忻州日报

——忻州市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高站位部署、大力度推动、精准化落实、全方位保障,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666.5万亩,较任务指标超额24万亩,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等8项高质量发展任务指标超额完成;34项工作事项获得国家、省级层面认可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一产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十大产业,谋划实施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马铃薯加工基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等项目48类,项目平均完成率达到98%以上。二是强化种业支撑。马铃薯、藜麦优种双双大幅刷新全省亩产纪录。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打造省级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基地5.3万亩,带动全市有机旱作标准化基地达到150万亩以上。三是强化政策保障。以市委、市政府印发《忻州市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扶贫资金优先用于一产。推进金融产品与主导产业需求主体双向对接。落实中央和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年度投保玉米、谷子、马铃薯、油料作物305.33万亩。四是强化服务指导。抽调市县农业农村、农机以及玉米研究所、原平农校等单位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300余名,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20个,分组赴县开展包联服务,以科技添动力、以项目强实力、以营销挖潜力,切实帮助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助推完成目标任务。累计开展服务650余次,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示范种植面积296万亩、养殖畜禽100多万头(只),推动签订交易订单1600余单,线上线下销售1.45余亿元。

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一是抓产业发展。发展杂粮食品、中药材、肉制品、饮品(药茶)、酿品、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特色产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33户,总数达到57个;新增省级示范联合体2家,达到10个;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达到19个。原平市同川镇以酥梨为主导产业成功申报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二是抓省校合作。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和实训基地项目协议22个。三是抓“五有”模式。构建2702个行政村“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户有项目、有技能”的“五有”联农带农机制。国家、省、市、县4级17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82个合作社和2137个家庭农场持续发力,订单种植、股份合作、托管经营、合作生产、土地租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仅杂粮产业就带动约55万户种植户增收。

做好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一是抓认定。新增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品165个,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总数达523个,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50.58万亩,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80.98万亩,新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18项。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增3个,总数发展到28个。二是树品牌。市县打造市域及县域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11个,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6个,基本实现区域公用品牌市县全覆盖。三是拓营销。先后组织参加第十二届中部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第十九届全国农交会等展会,承办“春风万里、绿食有你”2021年山西省(忻州站)绿色食品宣传月启动仪式,签订农产品供销合同和达成合作意向18个共5000余万元。

做实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协调推动以“六乱”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一是改造农村户厕。农村户厕改造完成24504座,较省下达任务超额250座。二是治理面源污染。统筹种植和养殖,统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住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环节,采取宣传发动、部门联动、技术推动措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较好成效。2021年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比上年减少了0.88%;测土配方施肥691.2万亩,占总播面积755万亩的91.5%;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建设项目102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77%,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1.6%,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三是协调整治“六乱”。全市清理整治“六乱”场所20万处,清理垃圾74.6万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4622处,取缔违法占地546亩、违法占道1.6万平方米,复垦农田面积5995.6亩;大力整治提升交通沿线加油站内部厕所,132个厕所达到星级标准。去年7月28日,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暨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现场推进会。

做活农村改革“大文章”。全市重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合作社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培育、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托管等工作。一是实地调研推动。市农业农村部门人员深入忻府区、定襄县、河曲县部分村庄,调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工作,指导村集体股份制合作社换届和规范运营,督促壮大产业带动增收;深入神池县、岢岚县部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了解合作生产、联农带农情况,指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使其在规范运营中成长壮大;深入宁武县、定襄县、忻府区调研指导,建立宅基地管理使用月报告制度,推动“四办法一标准”落地。二是建章立制推动。组织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学习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标准,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就“四办法一标准”落地,牵头拟定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和宅基地审批管理、自建房规划管理、自建房建设管理及用作经营场所管理等文件,印发资料汇编、宣传手册,组织接受省委、省政府督导,参加省政府督查室专题座谈会,参与两次联席会议的筹备,参与《忻州市农村自建房屋管理条例》制定。三是选树典型推动。组织选树和发展示范专业合作社市级268家、省级170家、国家级19家,示范家庭农场市级60家、省级40家。建立示范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产品定期检测和不合格退出机制,倒逼两类经营主体规范运营、质量提升。鼓励农机合作社对农业生产进行托管,宣传《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推介神池县和原平环茂农牧专业合作社典型,发展各类托管服务组织611个。我市因“四办法一标准”工作突出在全省作典型发言,1镇3村获得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命名。(记者 张建国 通讯员 侯永宪 刘治国)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