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忻州频道>忻州新闻>
​偏关县:“五一”二人台专场唱响黄河岸畔
2025-05-04 19:55:33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付秋杰)“黄河九曲十八弯,最美还数咱老牛湾!”今年“五一” 黄金周期间,偏关县老牛湾景区热闹非凡,“黄河作伴观长城・慢游诗意老牛湾” 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之民歌二人台专场在望河楼下唱响,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倾情献上了一场充满了黄土风情与黄河韵味的文化盛宴,生动展现了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民歌与二人台的精彩碰撞

5 月 2 日,专场演出在范瑞英深情演唱的《黄河源头》中拉开帷幕。熟悉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将观众带入黄河源头那片壮美而神奇的土地,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紧接着,裴吉荣、刘翠仙两位民间艺人带来的偏关二人台《红红火火》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偏关二人台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出过程中,现场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观众上台互动教学,台下观众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

“非遗”文化的多元呈现

5月3日的演出同样精彩纷呈。在继承前一天演出亮点的基础上,增加了踢鼓子秧歌表演《秧歌舞出幸福景》助兴表演。该舞蹈集古戏曲、武术、舞蹈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是黄河流域独有的文化瑰宝。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矫健的身姿和灵动的舞步,展现了黄河儿女的豪迈与激情。

在现场互动环节,主持人邀请了几位游客上台,与传承人一同学习踢鼓子秧歌的基本动作。游客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模仿着步伐和手势,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一位游客兴奋地说:“这次来到老牛湾,不仅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亲身参与了非遗文化的体验,让我对偏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承人表示,踢鼓子秧歌是我们偏关的文化瑰宝,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我们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传承这项“非遗”技艺,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悉,该秧歌舞早在 2024 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秧歌舞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其艺术价值与传承保护工作得到了充分认可。

此外,少儿舞蹈《吉祥我家乡》则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清新与活力。孩子们身着鲜艳的服装,用灵动的舞姿演绎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为这场文化盛宴增添了一份童真与欢乐。

沉浸式体验黄河文化魅力

特别是“五一”期间,偏关县还在老牛湾景区推出了多项沉浸式实景演艺活动。如在黄河畔的魏家大院连续上演的古装实景短剧《魏家大院》,以清代 “偏商” 诚信立业的故事为蓝本,生动展现了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核。从院内的演出再到“望河楼”处的实景微短剧《戍边风云》的精彩呈现,演员们在风沙中一丝不苟的表演,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戍边将士的英勇与坚韧。

“一路游玩下来,老牛湾的美景与这些精彩的演出相互交融,让人收获满满。在这里,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和古老建筑的历史底蕴,又通过微短剧和二人台专场深入地了解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内涵,感受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喜怒哀乐与精神品质,这真是一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之旅。”来自内蒙的游客宋大姐一家告诉记者。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偏关县作为明代万里长城 “外三关” 之首,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贸通道,也是长城与黄河 “握手” 之地。近年来,偏关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围绕黄河 “几字弯” 主阵地,全力实施 “一泓清水入黄河” 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老牛湾景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先后荣获 “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和 “农家乐特色村” 等称号,目前申报国家级 5A 景区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次 “五一” 期间的民歌二人台专场演出,是偏关县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有力举措。通过将传统民歌、二人台、踢鼓子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期两天的民歌二人台专场演出在观众们的依依不舍中圆满落幕。这场文化盛宴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欣赏黄河美景的同时,领略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偏关县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书写更加绚丽的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李富旺/摄)


[编辑:刘春晓]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