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忻州频道>忻州新闻>
偏关踢鼓子秧歌:守望传统,传承未来
2024-10-08 16:56:39
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付秋杰)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艺术形式如踢鼓子秧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这项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舞蹈,不仅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连接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桥梁。

踢鼓子秧歌,作为一种集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踢鼓子秧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偏关县,踢鼓子秧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有助于丰富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更对于研究长城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尤其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得到了该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该县通过打造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非遗IP,不仅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品位。

就在这个国庆假期,偏关县在当地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国家4A级景区举行了“水泉堡黄酒杯”首届“非遗”踢鼓子秧歌邀请赛。它不仅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更是长城黄河沿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时代生活、风土人情的真实反映。此次比赛不仅是对踢鼓子秧歌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偏关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深入挖掘。通过此项活动,偏关县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精彩展示,增强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为偏关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通过实践证明,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可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偏关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积极践行“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三绿”发展战略,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呈现出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通过专项培训,激发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未来,偏关县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着力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走出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的新路子,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编辑:张觐婷]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