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引人才清泉 解人才“困局”

发布时间:2021-10-18   |  来源:忻州日报

  五寨大地,人杰地灵,东连神池,西至岢岚,北达偏关,南往宁武。但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人才“困局”。本土英才“走南闯北”,他乡豪杰“久等不来”。人才“困局”困住的不止是人才,更困住了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五寨。为了“破局”,全县上下找出路、寻明路、为人才工作蹚新路,以省校合作为契机,变人才“滴灌”为人才“漫灌”,通过“育才、引才、尊才、留才、用才”吸引人才的加盟、寻求科技的加持,打造人才清泉。五寨县委、县政府向广大学子发出诚挚邀请,在全县选拔精兵强将奔赴各地,遍投招贤帖,诚邀凤凰来。打破了人才“困局”,为五寨开放提速、创新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象牙塔”中三顾茅庐,“聚贤台”下静候佳客

  引人才清泉,前提在“引”。五寨把人才视为破局成势、开局定势的源头活水。摸清自己家底,明晰本地产业结构,做到有的放矢,找准联姻对象。特色农业是五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五寨打造农业强县的重要支撑。省校合作时五寨瞄上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小麦种植技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技术走出实验室,与黄土地进行了拥抱。

  五寨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顾茅庐走进“象牙塔”,拿出诚意、捧出诚心,畅谈合作、共谋未来,真心实意把人才“请进来”。组织部门全力以赴,筑好“聚贤台”,拿出全部家当,开通绿色通道,做好保障服务,打造人才第二故乡。

  省校合作的不断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甜糯玉米、水果玉米种植在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力支持下,试种面积年年翻番,“千亩彩色小麦示范基地”项目培育种植了秦紫1号、黑麦76号、太紫6336号三个优良品种,让五寨农民走上了幸福路。

  群贤毕至各显神通,科技赋能授人以渔

  引人才清泉,引后要“用”。省校合作,双方各司其职。政府搭台、高校唱戏。五寨县政府倾尽全力把舞台搭起来,构建12大基地。高校在各自的舞台上发挥所长,精准对接各地产业,补上人才缺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少杰博士前往五寨出任五寨县亿牧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任首席专家,围绕微生物菌种筛选、发酵工艺研究和微生物的产品研发等课题深入开展研发工作,建立了玉米秸秆黄储发酵的生产技术体系和养殖饲料加工流程体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外来和尚念好经”的同时,更要做好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作,让人才清泉在五寨大地不断流淌,让人才之花在五寨大地不断绽放。利用外来专家学者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从田间地头培养“农秀才”,在学习实践中造就“土状元”。用科技赋能授人以渔,立万世之功。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与忻州市五寨县“握手”,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帮助当地群众走上致富的大道。

  省校合作成效斐然,表里山河重焕新颜

  引人才清泉,用要见“效”。开展省校合作以来,五寨大地乘势而上、不断前行,已赢得“满堂红”,农产品销售平台遍地开花,优质农产品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远销国内外。特色农产品百花齐放,玉米、小麦、药材打响了五寨品牌。红色文化落地生根,国情教育基地播种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五寨正迈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快车道”。

  引人才清泉,解人才“困局”,五寨农业大县显出别样风采。今后的五寨大地将继续打造“人才自流井”,让人才清泉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永远流淌!(王 卿)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