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县校合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1-10-14   |  来源:忻州日报

  “高君宇的事迹让我感触很深,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像精神的火种代代传承,为当时的国人指引了方向,促进了国民的觉醒和民族的振兴。”这是8月2日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在静乐岑山书院接受红色教育时留下的发言。

  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静乐县认真践行市委“336”战略布局,出台了《静乐县深化省校合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省校合作工作领导组,明确职责,压实责任。瞄准县委“365”发展思路,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先后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对接交流,洽谈合作项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静乐县与省内外高校达成了煤层气开发、台骀文化挖掘、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为这个有“全国文明城市”之称的县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出“招贤令”,送上“暖心包”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人才要成长必须有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成长锻炼的平台。

  静乐县借助省校合作契机,为广大高校学子“搭台铺路”,积极完善配套措施,使静乐成为高校人才成长的“培养皿”“集聚地”。

  成立领导组和六个重点项目专项推进组,组建工作专班,以建设“12大基地”为载体,统筹调动资源,完善政策制度,推动省校合作扎实开展。

  为实习实训大学生提供免费拎包入住的生活保障设施和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生活补贴,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创业资金、公共服务和平台等方面对创业大学生进行扶持;支持高校建设研发分平台,对高校设立的研发机构给予经费支持,根据需要给予事业编制支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吸纳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建产业园、孵化园;聘请高校人才深入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帮助开展决策咨询、规划设计等活动;支持大学师生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为高校干部人才提供挂职锻炼岗位;对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给予安家补助、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住房医疗保障等“一条龙”服务。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要克服困难为人才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正如县委书记王昕所说,静乐县委县政府诚意满满,已为广大高校学子搭好舞台,静候“主角”粉墨登场。

  突破技术瓶颈,注入发展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静乐县自然资源富集,特别是地下煤层气资源,量大质优,发展前景广阔。如何既能降低开发成本,又能提升开采效率,一直是困扰静乐多年的技术难题。

  眉头不展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送来了东风。2021年7月,由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吴逸舟带队的博士团一行来静乐考察调研煤层气开发项目,与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

  “静乐县的煤层气开发是政府极其重视的项目,当前的能源转型也迫在眉睫。今后我们会有更多的课题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适用于当地条件的技术,助力煤层气的开发,并且努力做到开发与环保并行。”博士团王翔宇兴致勃勃地说。

  “石油大学博士团一行来静乐考察,让我们对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有了更多的认识。企业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需要突破,需要许多专业人才和研发团队来帮助解决,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化县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静乐片区项目部负责人季斌如是说。

  9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静乐县委签订了煤层气项目合作协议书,煤层气开发企业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近年来,为了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业发展空间,挖掘新兴资源,实现全域资源旅游化,静乐县实施建设台骀景区的重点旅游项目。兴建景区的同时,静乐县委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签订文化挖掘项目合作协议书,以促进台骀文化、元好问文化的深入挖掘,起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宣传推介静乐旅游文化的目的。静乐文旅项目的发展、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文旅产业的繁荣将展开新的一页。

  静乐县赤泥洼乡龙家庄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对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虚拟技术建设高标准数字博物馆,不仅对龙家庄村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立足于建设全省精品馆的目标,静乐县委县政府与太原学院在整体规划、材料制作、历史考究、视频拍摄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以更好展示龙家庄历史文化,讲好村落故事。

  得益于省校合作,制约静乐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将被一一破解,转型发展蹚新路的目标和方向越来越清晰。

  打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静乐县有“中国藜麦之乡”的美称,无论是藜麦种植面积还是产品质量都领先全国。静乐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高位推动,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合作,逐步把藜麦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在全县脱贫摘帽和助力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3月,静乐县人民政府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签署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建起“藜麦研发中心”,农业大学专家组进驻静乐,帮助解决藜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难题;8月,山西省藜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山西省首届藜麦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静乐县举办,农业大学与静乐县政府共同成立了山西省藜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9年3月,静乐县人民政府为农业大学的8位农技专家颁发了聘书;2020年11月,静乐县与山西农业大学召开“校地共建”座谈会;2018年至今,静乐县每年都聘请山西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工作……藜麦新品种研发、产品加工、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县校合作模式在静乐越来越成熟。

  在县校合作的推动下,静乐藜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全县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4万亩,带动1.3万人人均增收约800元;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26个千亩优质藜麦种植示范推广基地落户静乐;与山西农谷稼祺种业有限公司签署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双方合作试种的“稼祺100”新品种大获成功,平均亩产251公斤,增产达66.7%。如今,藜麦产业已发展成为静乐县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为打通“最后一公里”,静乐县委县政府与山西大学达成协议,共同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广“消费扶贫”经验和成果,让藜麦等特色农产品走上更多人的餐桌。此外,县委县政府积极与中国传媒大学沟通,探讨共同举办“中国藜麦节”,让静乐藜麦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县校合作的推动下,静乐藜麦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包容的静乐,蓬勃向上的静乐,美丽宜居的静乐已向高校师生敞开怀抱,这里有他们憧憬的诗和远方。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