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出台方案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9-09   |  来源:忻州日报

  “十四五”开局之年,忻州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全市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近日,我市正式出台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方案》要求,要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相统筹,坚持群众主体、分类施策相结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增绿增收增效相结合,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到2021年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生态建设项目帮扶效益,培育壮大林草特色产业,完成国家下达的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到2025年,全市林草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机制基本建成,宜林荒山基本绿化,林草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成效初步显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雏形。

  《方案》提出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四项工作任务:

  一是持续巩固生态扶贫成果。首先,持续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次,持续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政策。依托山西省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重点对4-20年生的干果经济林实施综合管理,对8年以上特色经济林实施综合改造,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第三,持续落实造林绿化务工政策。脱贫县要把国家和省级安排的重点人工造林任务全部以议标形式落实到造林合作社实施。第四,持续落实森林管护就业政策。在集体林管护岗位中吸纳身体条件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参与生态管护,脱贫县集体林管护岗位中上述人员占比至少要达到60%;继续完善“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

  二是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首先,推动国土绿化彩化财化。“十四五”期间突出“两屏三区三带”建设,立足国省任务,推进市县造林,统筹社会绿化,发展绿色经济、林业经济,把绿化彩化过程变成“财化”过程、变成富民增收的过程。2021年,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70万亩以上。其次,壮大林木种苗花卉产业。依托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国有苗圃,引导社会发展个体育苗、合作育苗,推动各类观赏性苗木的产业发展,增强本地苗木花卉的市场竞争力。2021年,全市完成育苗总面积10.5万亩。第三,做优特色经济林产业。围绕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干果经济林和特色经济林。2021年,全市实施干果(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面积20.7万亩。第四,开发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一批以林药、林菌、林禽、林蜂、林下采集为主的林下经济基地。2021年,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5万亩。第五,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野生动植物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三是推动环境整治常态化发展。首先,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工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市场化经营、全方位提升的目标。其次,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第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第四,推动乡村清洁能源改造。持续推进农村散煤污染治理工作。持续加强秸秆禁烧监管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将禁烧任务与综合利用任务目标落实落细。

  四是推进农民生态文明规范化转变。首先,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紧盯重点区域、领域和问题,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和污染投诉调处工作,严肃查处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其次,探索农民价值观念转变模式。探索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共建共管的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引导农民转变价值观念。第三,加大乡村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农村“大喇叭”、村内宣传栏、微信群、移动客户端、智慧乡村和农村远程教育等平台进行宣传,形成人人关心生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记者王国梁)

[编辑: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