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忻口战役之感 

发布时间:2019-07-15   |  来源:忻州日报

  距忻府区忻口村30公里处,有一块杂草丛生的山地,这块山地其貌不扬,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忻口战役204高地”。

  登上204高地,遥望苍茫历史,心中自会涌起一种感慨,看到远处固守在山沟的孔孔窑洞,仿佛看到了勇士血染疆土的战斗场面;找寻脚下依稀可辨的弹片,似乎看到了倒在炮火中的具具白骨;那生长在坡上的萋萋芳草,莫非就是抗日将领的忠魂在摇曳?那覆盖在崖边的丛丛野花,莫非就是参战士兵的热血在倾注?

  肆虐的朔风卷起脚下的尘土,耳畔又一次响起了忻口战役将士和无数中国军人与日寇浴血搏杀的呐喊声。思绪将我们拉回到82年前……

  昨日的一缕英魂,今日的万里长城……

  在忻口战役中牺牲的郝梦龄, 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军长原率部驻扎贵阳,国难当头,请缨北上。决战前夕,郝梦龄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我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在忻口阵地,郝梦龄对士兵们讲:“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这个阵地,抗日一天不胜利,我们的责任就不算完。我出发前,已在家里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现在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全体士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高兴地说:“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并挥笔疾书“站在哪里,死在哪里”八个大字,晓谕全军将士。

  为了收复204高地,郝梦龄要赶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官兵们说前面太危险,劝他写书面命令派人送去。郝梦龄说:“瓦罐不离井口碎,大将难免阵前亡。”说罢,便向前沿阵地奔去,在穿过阵地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9岁。同时牺牲的还有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同日,独五旅旅长郑廷珍以及代旅长李继程亦先后殉国,四将军同日在同一阵地殉国,古往今来,举世罕见。

  独五旅在奉令开赴前线途经郑廷珍老家河南时,郑廷珍旅长在宁陵柳河车站见到白发老母时,伏地磕了三个响头,“娘啊!儿奉命上战场杀敌报国,此番前去不打败日寇,儿我誓不生还,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当尽忠报国,在这里儿给您老磕头了,也算是在您膝下尽孝了。”慈爱的老人心痛地低唤:“廷珍廷珍,娘等着你回家!”这位年迈的母亲最终等到的却是儿子阵亡殉国的消息……

  为掩护主力部队部署忻口会战,196旅5000官兵奉命死守原平,全旅官兵面对强敌,孤军奋战,宁死不退,血透征衣。旅长姜玉贞被炮弹击中昏死过去,日军追兵惨无人道地在他身上连刺数刀,头颅亦被取走,至此196旅全军覆没,守城将士仅存不足200人……

  就在雁门关内长城防线和忻口战场正面顽强抗击日军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陆续东渡黄河,挥师北上开赴忻口抗日前线,实现了我党长征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直接开展对日作战的伟大夙愿。战斗中许多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长征英雄牺牲在战场上,永远长眠在忻州大地与日月同辉。129师385旅769团第3营营长赵祟德就牺牲在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中……

  那些川军将士高举“死”字旗,穿草鞋着单衣,风餐露宿步行两个月,千里迢迢徒步到忻口前线,上了阵地就没有一个活着走下战场;那些还没有步枪高就被当地百姓称作娃娃兵,上阵后无一生还,他们连人生的苦辣酸甜还没有尝过,忠烈撼天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他们还是孩子啊!你可知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位母亲在盼儿归。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深重的残境中获得民族不息的生命力,是因为有英雄为这个民族去奉献;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亡国灭种的危境中开辟出民族奋起的新道路,是因为有英雄为这个民族去牺性。至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战旗这样红,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却知道你是为了谁。你是为祖国而战,你是为民族牺牲!

  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忻口战役遗址被录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郝梦龄、刘家麒、郑廷珍、姜玉贞、赵崇德等烈士均在第一批、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录。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首个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十个徒步方队中,就有“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三个方队。

  岁月悠悠兮英魂逝,天地浩浩兮大义存。当这一切凝聚成国家意志时,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将会薪火相传,奋发图强的复兴意志将会光昭日月。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此,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讲好忻州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筑梦中华复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郭晓燕)

[编辑:李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