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保德古会记忆

发布时间:2019-03-04   |  来源:忻州日报

  保德正月廿五的黄河文化节,是由东关正月廿五古会演变过来的。

  保德地方特别,过去县政府在旧城内,日军火烧旧城后,县政府迁到东关,旧城内成为村落,仍然过正月十五元宵节,而东关继续过正月廿五古会。东关原本是水旱码头,商铺林立,人口稠密,居住着全县十分之一的居民,商家为了活跃市场,每年的正月廿五都由商会组织,大搞娱乐活动,热闹一番。直至县政府迁到东关,成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后,正月廿五古会就成了保德最隆重的文化盛会了。所以,在保德不举办元宵节,而举办正月廿五古会。

  按照当地习俗,正月廿三所有社火到城隍庙点卯请会旗,也叫起会,廿四、廿六为偏日,廿五为正日,廿七上午出会尔后下午散会,会旗返回城隍庙,会期前后五天。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当东关正月廿五举办古会前,人们就问当时市管会的李宝孩:“李会长,今年的红火怎闹?”他就兴奋地说:“大闹!”东关正月廿五古会大闹,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古会期间,三州二县、四乡八村的人涌到东关来赶会,花园街、东堑堎、西堑堎、东西大街……所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挤满了人。旅店里客满为患,在东关有亲戚的居民家里也都住满了人,一些没有地方住的村民夜里还得在大街上守火笼,等着再看第二天的红火。

  那时候的社火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唱大戏、演电影,白天有踩高跷、跑旱船、文武秧歌、担彩灯、大头人,晚上有耍狮子、舞龙灯、二鬼摔跤等。当时在东关流传着“前湾子的秧歌——上”、“创生子的高跷,白毛虎的狮子——好”等民谚,说的就是这些精彩的社火节目。

  在前湾子(现电业局附近)居住的船工们历来尚武,每年的正月廿五都要身穿戏服,手拿着刀枪棍棒等道具,演绎《金沙滩》《八岔庙》等戏剧段子,进行武打表演。这就是我县流传已久的武秧歌。据说武秧歌起源于西周的巫舞“大傩”,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演化为武秧歌,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而文秧歌当时也叫耍玩艺儿,到后来有了正式的名字叫二人台。康怀宝、康子华、石匠旦、秋生子等人表演的文秧歌,对白诙谐幽默,演唱生动活泼,不时引发出观众的一片片掌声和哄笑,逗人捧腹,不能忘怀。

  创生子是我父亲,是高跷队的领队,从小爱高跷,后经八路军的一位连长指导,踩高跷的技术日渐提高。一般人能踩着高跷跨个条凳,他却能跨过大八仙桌,也算是艺高一筹。他带的高跷队是架子高跷,表演风格豪迈,花样很多,如一字长蛇、踩八字、金扭丝、卷心白等,与忻定原高跷的风格大不相同。高跷队扮演《白蛇传》《火焰驹》《梁祝》《追鱼》《三打白骨精》《送闺女》等戏剧人物。我家有八人参加高跷队,我12岁、弟弟11岁时候就开始扮《梁祝》里的书童,真可以说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白毛虎的狮子,是指由白毛虎和刘继华舞的狮子。刘继华白天踩完高跷,晚上又和白毛虎作伴舞狮。在夜晚放焰火前,他们舞的狮子随着鼓点从地面舞到高桌上,又舞到两丈多高的梯子上,上下跳跃,动作娴熟惊险,难怪人们叫好!

  此外还有转会和拦会活动。转会是指“九曲黄河灯会”。灯会由360盏灯组成,据说是从《封神演义》里的“九曲黄河阵”演化而来,按九宫八卦布局,其中迷宫重重。古会期间,人们都会扶老携幼进入灯会转上一遭,以期来年和和美美,平安通顺。有意思的是,组成灯会的灯盏也叫“灯碗子”,只有红、绿两种颜色,分别寓意红男绿女,不会生养孩子的媳妇,可以“光明正大”地“偷”灯碗子,回到家里供起来,据说很快就会怀上娃娃,十分灵验。

  拦会,则是指在夜幕降临后,由专门队伍打着各色花灯走街转巷,家家户户大门外要挂红灯、垒火笼,迎接花灯队伍。等花灯队伍一到,住户就在门前的火笼旁燃放烟花炮竹,俗称“拦会”。赵大连是常年会首,他对东关的街巷了如指掌,他指挥着灯笼队伍在三天内走完东关的所有街巷。东关东有庙梁,西有楼圪凸,前有大路坡、棋盘街、新市场,后有陈家塔、闫家圪堎。到了夜晚,那灯笼队伍宛若一条长龙,上下舞动,灯火照遍整个东关,遍布吉祥,一户不漏……

  古会一天里的重头戏,就是“放城”。“城”是由各色火器组成的大型焰火,依据燃放特点、花色称为“十二莲灯”“孙猴子尿尿”等。出于安全考虑和便于观赏,“城”布置在空旷的黄河滩上,一般在午夜12点燃放,届时,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整个河滩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这也是那个年代人们能够享受到的最昂贵的视觉盛宴。

  整个古会期间,从早晨八点到凌晨四点钟,到处锣鼓喧天,唢呐不断,爆竹震耳,彩旗招展,表演者不知疲倦,在欢乐中宣泄,观看者兴高彩烈,在拥挤中大饱眼福。

  当时东关古会的文娱活动是由政府下辖的市管会组织,筹备组到各家各户收取少许会费,筹措经费,农户家只需出些腌酸菜,以供给参与文娱活动的人员管一顿烩菜馒头午饭,参与文娱活动的人员自娱自乐,不计报酬。

  二十一世纪以来,正月廿五古会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打彩灯走街转巷变成在梅花街盖板上举办灯展,文娱活动由各单位组织,引进了威风锣鼓、定襄高跷、东北高跷、陕北伞头秧歌、内蒙歌舞,彩车载人沿街演唱……形式更加多样了,但我仍旧怀念儿时的东关正月廿五古会,它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回味无穷……(李兆翔)

 

[编辑:李艳荣]